渣打:低息环境利香港本季经济表现
本地零售承压 关注失业率
香港文汇报报导,是次调查中,香港是指数按季跌幅最大的城市(现状跌9.8点,预期跌10.5点),也是唯一指数低于50的城市,反映香港对外围因素较敏感,包括美国关税政策带来冲击。调查亦提到,本港零售业同样举步维艰,情况甚至更为严峻,主因本地居民热衷到海外或内地旅游和消费,而内地游客至今仅逐渐回升,人均消费不如从前。此外,香港失业率及破产呈请自年初渐趋上升,虽然基数仍低,也令住户消费保持审慎。香港的“零售和批发”现状及预期指数分别下跌至38.9及38.5,是各行业及城市中唯一同时低于40。
对于香港指数明显转弱且预期也放缓,刘健恒认为,香港作为开放型城市,受外围环境因素影响较多,而且内部需求也偏弱,企业正在转型阶段,惟留意到息口近期下跌,料有助企业融资。他亦提到,上半年大部分企业提前安排订单出口,但下半年能否维持这一势头仍属未知。他强调会密切留意下半年的提前出货速度,视乎情况决定会否调整本港全年经济增长预测,目前渣打预测为全年增长2.2%,仍符合特区政府早前预测港全年增长2%至3%区间。
另外,数据显示,第二季度 GBAI“现状”指数从第一季的 53.5轻微下跌至 53.1;“预期”指数由第一季的 54.3 下跌至第二季的 52.0,为自2022年第四季以来最低水平,但仍高于50的中性水平。
三成企业增内销应对关税
在营商影响方面,逾四成受访者表示因美国加征关税,将延迟落实业务计划。其他主要影响包括“物流或海关流程严重受阻,变数太多难以应对”(35%)、“生意流失,客户转投其他较少受关税影响的市场”(30%)。同时,32%的受访者表示会增加内销,这是最常见应对关税不确定性的方式。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范婉儿昨表示,有约75%至80%的大湾区企业表示受到美国关税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与业务计划延迟落实及物流受阻有关。范婉儿指,面对美国贸易政策进入新时代,大湾区企业正积极拓展内销市场,并把业务扩展至区内其他主要市场,特别是东盟地区,而整体而言,欧美市场录得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