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永平:两岸四地治理方式互鉴有意义
中评社北京7月10日电(实习记者 林启瑞)近日,以“变革时代的两岸暨港澳治理与发展前沿”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巫永平院长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人应当用自己的现代化经验对人类知识作出贡献,中国人在治理和发展中创造出的制度所具有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大陆与港澳台的丰富多彩的治理和发展方式不仅具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实践意义,更具有学术和理论上的意义。
本次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由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承办,中流文教基金会(台湾)和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协办,来自大陆与港澳台地区16所高校的40多名学者参加了该论坛共同研讨变革时代的治理与发展前沿议题。
巫永平表示,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25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大业,积极开展涉台治理与发展问题研究。二战结束后80年来,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携手成为生机勃勃的进步社会。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大陆与港澳台都是中国人社会,中国人在治理与发展上的现代化经验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对世界做出了贡献,也对人类知识体系做出了贡献。
巫永平指出,治理是本次论坛聚焦的一个主题,也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治理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如何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以解决秩序问题,每一个时代都在努力寻找适合的治理方式。二战结束以来,大陆与港澳台在各自的发展中形成的治理模式和发展道路。不过,同为中国人社会,大陆与港澳台的治理方式不仅有很多共同之处,而且与中国价值观和社会传统相结合。例如,在社会治理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决定了中国人对秩序的理解,形成了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和组织方式。重视民意是大陆与港澳台公共部门共有的一个特征。大陆政府对民意的重视超出外界想象,各地政府想方设法瞭解民意、回应民意,推动治理方式不断创新发展。
巫永平强调,当前,影响大陆港澳台治理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都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