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停火硝烟难灭 世界进入新动荡期

6月13日,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拦截来袭的导弹。(图片来源:美联社)

中评社北京7月1日电/据大公报报导,7月1日,以色列和伊朗达成停火协议满一周,虽然双方之间目前不再剑拔弩张,但中东地区仍有零星冲突,巴以冲突何去何从仍是未知数。大公报特邀专家解读这场可能重塑中东格局的12天冲突,及其当中的地缘政治影响。

  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伊朗以发射弹道导弹回击。美国中途下场,于6月22日轰炸了伊朗核设施,旋即又促成以伊于6月24日停火。这场为期12天的隔空对战改变了中东格局,再次印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预警了一个更加危险、更不安全时代的到来。

  开战:老冤家矛盾大爆发

  以伊开战是双方矛盾积累之后的一次大爆发,也是新一轮巴以冲突最惊人的后果。

  以色列和伊朗是一对老冤家。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亲美亲以的巴列维王朝倒台,新政权则将反美反以作为外交政策和意识形态的支柱。以色列也逐渐改变对伊朗的态度,将伊朗视为头号敌人和中东一切问题的根源。

  两国之间最难以调和的矛盾有二。

  一是核问题之争。伊朗长期面临外部安全威胁,尤其是在两伊战争中遭伊拉克化学武器攻击后,下决心启动核研发。此后,伊朗不断提升核研发水平,保留了拥有核武器的可能。以色列认为伊朗核研发是寻求核武器的幌子,伊朗拥有核武器将对以色列构成“生死存亡”的威胁,并从根本上挑战以色列在中东的绝对军事优势。因此,以色列千方百计阻止伊朗拥核,早已制定军事打击方案,进行了多次模拟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