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助力古老长城“延年益寿”
新华社报导,这个机器人身上搭载智能传感器、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它能够精准识别长城表面裂缝、砖体缺失等病害。巡查后,它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快速定位问题并形成反馈,有效替代人工完成危险、繁重的巡检任务。
“机器人每次巡查约半小时,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及时将机器人完成的巡检报告发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开展加固修复工作。”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岩土创新中心主任刘亮说,“为提高长城日常巡查效率与质量,我们推出巡检机器人,实现长城巡检模式的智能化升级。”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部,始建于1381年。“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这是对山海关特殊地理位置的传神描绘。600多年来,山海关经历了无数烽火硝烟。狼烟远去,如今它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明代长城之一。
按照“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多年来在真实完整保护长城及附属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基础上,除险加固、合理利用,进行活化传承。2021年以来,刘亮团队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对山海关长城进行科技保护。
在“天下第一关”镇东楼,一项名为“光纤沉降与含水量变形监测”的科技项目引人关注。
“这项技术可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实时监测长城墙体结构变化,提前预警墙体开裂或沉降,为抢险加固争取时间。”刘亮说,他们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沿文物地基和地基土壤关键部位铺设,利用光纤传感原理,对文物遗址的细微变形和沉降进行监测;一旦监测到变形速率或沉降量超过预警阈值,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以便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地基沉降、墙体变形引发文物损毁等灾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