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西方以人口减少来唱衰中国实属荒谬

纽约时报称中国人口减少预示人口危机实属谬论

  中评社香港1月27日电(评论员 冬日)中国人口总数2022年出现了61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西方媒体就像秃鹫闻见了腐肉,又开始哇哇叫,仿佛为“中国崩溃论”找到了新证据,由此唱衰中国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纽约时报》日前先以“中国人口下降,预示着人口危机”为题,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去年中国人口总量减少85万的消息;第二天接着又以“中国自己造成的痛苦”为题,评论中国人口减少和经济放缓,宣称“威权政府阻碍了中国发展”。

  这种戴着西方有色眼镜,自以为是地看待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仅与中国社会的现实严重脱节,更带有浓厚的在政治上贬低中国制度的宣传意味。过去四十年,西方观察家们一次次唱衰中国,一次次被现实打脸,这次也不会是例外。

  《纽约时报》所谓的“中国人口危机”,说来说去,无外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报导称:人口减少的趋势正在加速另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总有一天,中国将没有足够的适龄劳动力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而这种增长曾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劳动力短缺还将导致税收减少,让本已压力巨大的养老金体系更加捉襟见肘。

  报导称:有专家认为,这一结果可能对全球秩序产生影响。根据联合国最近的预测,印度的人口增长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超过中国。

  报导称:到目前为止,政府的鼓励生育措施并没有改变许多年轻中国人根本不想要孩子的基本现实。他们经常指出,抚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经济状况不稳定的情况下。

  这些真的是“中国人口危机”吗?我们可以逐一反驳:

  第一,中国没有足够劳动力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这种增长曾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引擎。这种论断是以旧眼光看待未来的中国经济成长。“中国崛起”确实起步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中国跻身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中,“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迈进。这个转型过程的显着特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越来越大,自动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减少,并不会妨碍中国产业升级的脚步。君难道不见,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物流快递业,现如今在中国已经用上了机器人和无人机?

  事实上,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愿意干脏苦累活的人越来越少,这与新生儿多少没有关系。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其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未来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引擎,绝对不应再靠充当出卖体力和资源的“世界工厂”,而要靠高端制造业和创新研发能力。

  第二,中国劳动力的减少未必意味着税收的减少,因为中国的主要税收收入并非源自个人所得税。只要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还在提高之中,整体税源没有缩水,就不存在养老金体系崩溃的问题。而养老金体系捉襟见肘,根本上正是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之前出生的人口太多,现在这些人口逐渐进入老年,养老负担加重。解决这个问题,靠的应是发展养老产业,改革完善养老金体系,而不是靠简单地继续增加人口。

  第三,所谓中国人口减少对全球秩序产生影响,似乎印度人口超过中国,就会影响中国与印度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对比。这更是无稽之谈。大国对于全球秩序的影响大,而大国之所以成为大国,绝不仅仅因为人口多,更是缘于其综合国力。美国对全球秩序的影响力远大于印度,其人口却祗有印度的四分之一。中国人口停止增长,对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秩序可以说基本没有影响。

  第四,中国许多年轻人不想要孩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养儿育女成本太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正是中国人口多、资源少,人均优质资源依然不足,竞争内卷比较严重。

  中国的许多社会问题难以解决,经常可以归根结底为人口太多、资源不足。所谓的“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哪座不是因为其优质资源供不应求,导致成本高企,普通民众难以承受之重?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还是要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是靠继续无差别地增加人口。

  人口增长放缓乃至停止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趋势,很多发达国家都在走这条路。美国本土的人口出生数量从2007年开始连续14年减少,如果不是有每年上百万的外国移民,美国本土人口基本上也在零增长左右徘徊。美国白人生育率低,拉丁裔生育率高,导致美国人口族裔构成过去30年发生巨变,许多地方白人已经成为少数族裔。为此,美国白人统治精英们忧心忡忡。即便如此,美国主流媒体出于“政治正确”,并不敢说美国面临人口危机,那又何以在“中国人口危机”上大做文章呢?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谈到人口负增长的趋势时表示,不用太急着担心这个问题。人口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与产业体系是否相匹配。他说:“当前我国劳动力总体上还是供大于求的,并不是说人口总量减少,人口红利就没了。我们的劳动力素质还在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已经接近11年了,和我们整个产业相匹配,这就是一个好的劳动力供给状况。”

  诚然,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世界第二大规模,终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种体量的经济体需要庞大而稳定的人口基数,才能支撑得起足够大的消费市场,以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社会要保持活力,也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年轻人口。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中国快步放松乃至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有些人口减少明显的地区还鼓励生育。但是,中国的人口政策当务之急是继续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而不是增加人口数量。

  我们认为,大可不必夸大人口数量不再增长带来的挑战性影响。西方观察家将人口减少与中国衰落扯到一起,不遗余力地唱衰中国,更属别有用心,荒谬至极。

纽约时报称中国人口减少预示人口危机实属谬论

  中评社香港1月27日电(评论员 冬日)中国人口总数2022年出现了61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西方媒体就像秃鹫闻见了腐肉,又开始哇哇叫,仿佛为“中国崩溃论”找到了新证据,由此唱衰中国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纽约时报》日前先以“中国人口下降,预示着人口危机”为题,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去年中国人口总量减少85万的消息;第二天接着又以“中国自己造成的痛苦”为题,评论中国人口减少和经济放缓,宣称“威权政府阻碍了中国发展”。

  这种戴着西方有色眼镜,自以为是地看待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仅与中国社会的现实严重脱节,更带有浓厚的在政治上贬低中国制度的宣传意味。过去四十年,西方观察家们一次次唱衰中国,一次次被现实打脸,这次也不会是例外。

  《纽约时报》所谓的“中国人口危机”,说来说去,无外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报导称:人口减少的趋势正在加速另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总有一天,中国将没有足够的适龄劳动力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而这种增长曾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劳动力短缺还将导致税收减少,让本已压力巨大的养老金体系更加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