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中:美中关税战降温 非战略竞争转折

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大中。(中评社 张嘉文摄)

  中评社台北6月14日电(记者 张嘉文)中美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二轮贸易谈判,双方达成初步贸易框架协议,等待两国元首批准签署。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大中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这次谈判成果虽只是“框架性”共识,但暂时缓解了先前中美高度的不确定性,让双方在基本要求上各取所需。后续仍有考验,但短期内可望让美中关系稍见稳定。

  但李大中也指出,这次只是针对贸易与关税议题的降温,不代表整体中美战略竞争出现转折。现阶段的降温是控管性质,不是根本性的反转。战略结构依然存在,双方只是避免在贸易这个场域再升温。

  李大中为美国塔夫兹大学佛莱契尔法律暨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博士,长期关注美中台关系与亚太安全议题,现任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理事长、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5日通话,双方达成共识,继美中贸易代表5月在瑞士日内瓦会面之后,两国代表于本周展开第二轮贸易谈判。10日结束后,双方皆称达成了一个“框架”共识,中国将同意对美国企业开放为期6个月的稀土出口许可;美国将让中国学生就读美国大学及学院。 

  李大中接受中评社访问时对此表示,自6月5日特朗普与习近平通话以来,可以看出双方有意愿推进谈判,取得初步成果。特朗普表态对谈判结果感到满意,尤其在稀土问题上,他显然认为短期内已告一段落。

  李大中指出,稀土原是中美经贸争端中的核心敏感议题,美方若能获得中方释出稀土出口许可,对特朗普而言已是“阶段性胜利”。同时,特朗普顺势提及中国留学生签证议题,可视为美方在贸易谈判中释出的另一项姿态。

  他研判,早前美国国土安全部针对外国学生签证加强审查,特别是将中国列为风险对象,很可能与谈判策略有关,是施压的谈判筹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