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华:2023年中国经济迎来五个春天

巨丰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记者张爽)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23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上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春天的气息一定会更浓烈,主要是因为政治的春天、政策的春天、市场的春天、动力的春天、转型的春天已经来到。

  邱晓华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春天的气氛会更加浓烈,主要有几点因素:

  第一,政治的春天。去年党的二十大形成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使得中国在政治上的稳定更有保障,而政治的稳定一定会给中国经济的春天提供支撑。

  第二,政策的春天。从去年的政治局会议到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两会”,都是要让整个中国经济出现整体恢复的政策走向。无论是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稳物价还是其他,我们都看到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2023年要让中国经济从局部回暖转到整体回暖。因此,我们在2023年一定看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的货币政策,以及投资、消费的政策,一定是一个友好的、宽松的,是推动发展的政策。

  第三,市场的春天。市场的春天有几个信号,首先是去年失去速度的几个因素:疫情、地产、强美元,在今年一定会变得更为有利,而不是变得更为不利。它们对整个市场的衬托和促进一定会逐步显现出来,可能获得失而复得的经济增长。

  第四,动力的春天。政策信号已经很明确,创新驱动、内需拉动是未来中国经济最基本的两大动力。而现在看,整个政策的走向、工作的重心都在促进创新的潜能进一步地释放出来,内需的潜能进一步地释放出来。这两个潜能释放的力度、速度在2023年之后会逐步加强。

  第五,转型的春天。中国经济走在一个转型升级的路上,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相对接,新兴产业与市场规模相衔接,这个新趋势正在逐步变强、变大,很可能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产业动力。   邱晓华说,由此可以看到,2023年春天的气息一定会更浓烈,春天的温度一定会持续上升。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这样的前景就过分地、盲目地乐观,毕竟这个前景的实现还是要靠奋斗、要靠努力。奋斗来自于企业家们的奋斗,奋斗来自于消费者的付出,奋斗也来自于政府官员的努力。

  邱晓华表示,去年在这个讲台上他曾说过三句话:要让企业家能做事、能做成事;让消费者能消费、有能力消费、放心消费;让政府官员有担当、有进取,而不是懈怠。目前来看,这样的改变还需要环境的创造、条件的改善以及相应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才能够变为现实。这三个人群,企业家、消费者、掌握行政权的人群,他们能够心想一起,团结奋斗,不愁中国经济渡过难关、迎来整体好转。

  邱晓华认为,中国过去40多年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二是社会保持长期稳定的奇迹。这两个奇迹的实现我们称之为“中国奇迹”。值得思考的是,“中国奇迹”的秘诀在哪里?他认为如果中国经济在今天要实现整体好转和长期繁荣,这两条是我们获取力量的源泉所在:

  一是我们拥抱市场的改革,让企业、家庭,让中国的劳动者有了更大的经济自由度和经济发展权,这是过去40多年来我们创造奇迹最重要的微观因素,也就是政府的放权,政府的搞活。我们看到,这个重要的秘诀在近期似乎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企业家困难、迷茫的现象在现实生活当中时有可见,劳动者创业、创新、创造的环境似乎又被各种管制所约束。所以拥抱市场的改革要继续深化,让微观的活力和创造力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前行最重要、最严实的、最基本的动力,这一点一定要牢牢地汲取。

  二是中国对外开放、拥抱世界、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使得中国在整个世界大环境中获得了市场、资源、资金、技术的国际支撑。而今天,这个因素似乎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是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使得中国在西方眼中被打上了一个所谓“对手”的标签。在这样一个标签下,一定意味着我们在整个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国际资本、国际技术上,原来的宽松度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果说走在新征程上的中国经济有各种的有利因素,包括中国经济的活力、中国经济的韧性、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今天已经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同样需要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如何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下争取和平的环境、争取友好的环境,对中国来说也是必须下大力气努力实现的一个目标。

巨丰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记者张爽)巨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23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上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春天的气息一定会更浓烈,主要是因为政治的春天、政策的春天、市场的春天、动力的春天、转型的春天已经来到。

  邱晓华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春天的气氛会更加浓烈,主要有几点因素:

  第一,政治的春天。去年党的二十大形成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使得中国在政治上的稳定更有保障,而政治的稳定一定会给中国经济的春天提供支撑。

  第二,政策的春天。从去年的政治局会议到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两会”,都是要让整个中国经济出现整体恢复的政策走向。无论是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稳物价还是其他,我们都看到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2023年要让中国经济从局部回暖转到整体回暖。因此,我们在2023年一定看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的货币政策,以及投资、消费的政策,一定是一个友好的、宽松的,是推动发展的政策。

  第三,市场的春天。市场的春天有几个信号,首先是去年失去速度的几个因素:疫情、地产、强美元,在今年一定会变得更为有利,而不是变得更为不利。它们对整个市场的衬托和促进一定会逐步显现出来,可能获得失而复得的经济增长。

  第四,动力的春天。政策信号已经很明确,创新驱动、内需拉动是未来中国经济最基本的两大动力。而现在看,整个政策的走向、工作的重心都在促进创新的潜能进一步地释放出来,内需的潜能进一步地释放出来。这两个潜能释放的力度、速度在2023年之后会逐步加强。

  第五,转型的春天。中国经济走在一个转型升级的路上,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相对接,新兴产业与市场规模相衔接,这个新趋势正在逐步变强、变大,很可能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产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