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可打造“油气+金融”融合枢纽
中评社北京6月13日电/据大公网报导,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重塑,中国与海湾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尤其是在特朗普2.0周期、国际政治与能源政策风向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传统化石能源重新受到重视,新能源产业则遭遇来自西方国家的高关税、绿色壁垒与技术封锁。在此背景下,如何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推动能源金融融合,成为中国石油产业亟需思考的核心议题。
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理应在中国内地与海湾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发挥桥梁与平台的双重作用。凭借成熟的金融体系、国际化的法律架构、丰富的金融工具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先发优势,香港有条件、也有能力成为“油气+金融”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从市场供需来看,2024年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加剧,全球石油市场可能由供需紧平衡转向阶段性的供给过剩。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发酵,能源投资趋于谨慎,传统油气资产重新受到资本青睐。更重要的是,自特朗普再次出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能源政策明显右转,对传统油气产业重新扶持。这不仅对全球能源转型构成挑战,也对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冲击。
搭建中国与海湾国家合作桥梁
美国现通过多边手段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包括对太阳能、电动车、锂电池等核心产品加征高额关税,同时以“绿色合规”为由设置技术门槛,构筑“绿色保护主义”新壁垒。在此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有必要重新审视全球布局策略,在坚持绿色转型的同时,更加重视传统能源供应安全和与主要资源国的战略协同。
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地区,尤其是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伊拉克等海湾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储量。长期以来,海湾国家一直是中国的重要能源进口来源地,双方在原油采购、炼化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建立坚实的合作基础。近年来,海湾国家也加快能源结构改革,希望通过“后石油经济”战略实现经济多元化。这种转型为中国能源企业提供新的合作空间:除了传统油气开发,还可以在新能源投资、碳中和技术、能源金融服务等领域展开更深层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