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持续下行,煤炭行业破局谋变

煤炭行业虽经历阵痛,却展现出强大韧性。(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6月23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原煤、焦炭等价格大幅下降,企业订单减少、成本倒挂,当新能源浪潮与市场周期共振,煤炭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曾经的“黑金”产业,是否只剩下夕阳余辉?煤炭资源型城市与煤炭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带着这些问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日前走进多个煤炭主产区,深入矿井巷道、企业车间、运输一线,与矿工、企业管理者、行业专家等开展交流。调研发现,煤炭行业虽经历阵痛,却展现出强大韧性——煤化工车间里“乌金”变“精材”,数字平台打通产销壁垒,绿色发展重塑产业逻辑……这些积极探索表明,传统能源的价值,不止于“燃烧”,更在于“重生”。在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双重命题”下,煤炭行业正以改革创新为笔,书写从“资源依赖”到“价值创造”的新答卷。

  多因素影响煤炭价格波动

  今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持续释放,煤炭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煤炭行业整体承压运行。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煤炭现货交易价格(CCI指数)为62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63元/吨,降幅29.8%,低于电煤长协基准价675元/吨。

  记者探访我国北方多个煤炭主产地区时发现,一些矿区煤炭运输频率减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联创煤炭物流园负责人闫浩智介绍,物流园周边虽有约30座煤矿,年产能达4000万吨,但目前园区内运输车辆整体活跃度不如往年。

  在西北地区一座年产能1600万吨的大型煤矿库存区,堆放的煤炭覆盖着防尘网。该煤矿负责人赵永介绍,目前主要以控制库存、稳定经营为目标,当前煤炭价格尚未跌破成本线,企业仍具备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主要目标是等待市场回暖信号。

  业内人士认为,多因素交织致使此波煤炭价格持续走低。

  供应端扩张猛烈,打破市场供需平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至4月,全国累计原煤产量达15.8亿吨,同比增长6.6%。3月中旬后,国内多数煤矿结束检修,火力全开恢复生产,市场供应迅速回升至高位。与此同时,需求端呈现相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