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企摆脱中国稀土束缚卡在哪?
作为对美国实施对等关税的报复性措施的一环,中国政府于4月对7种稀土实施了出口管制。其中包括重稀土元素镝(Dysprosium)和铽(Terbium)。
纯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车(HV)的驱动用马达等配备了名为钕磁铁的强力磁铁。为了提高耐热性,还会添加上述两种稀土。这些稀土的生产地集中在中国,出口管制导致汽车产业遭受打击。
铃木于5月底在日本国内停止了小型车的生产。稀土短缺导致所需零部件的供应停滞。美国福特汽车设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工厂也暂停了SUV的生产。
除驱动用马达外,动力转向系统等汽车零部件也要求具备较高的耐热性。由于大量使用重稀土,汽车被认为比硬碟驱动器或家电更早受到影响。
此次并非稀土供应链首次发生混乱。2010年中日在东海问题上对立加剧,中国对日本采取了稀土出口限制措施,导致供应关系紧张。钕磁铁厂商本来应该吸取过去的教训。为何此次汽车生产还是出现停摆呢?
日本的信越化学工业强调:“短期内不会因为原材料短缺而存在供应担忧”。该公司由于吸取了过去的教训,“拥有相当充足的库存”。但未透露库存量。稀土价格会受到市场行情的影响,最近两年因行情恶化,信越化学每年计提了超过100亿日元的资产评估损失。据该公司称,确保了甚至会造成巨额亏损的库存量。
日本另一家企业Proterial(原日立金属)和大同特殊钢也确保了短期库存。接受这三家企业供货的零部件制造商被认为没有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日本的钕磁铁存在问题。中国制造的钕磁铁价格被认为比日本产品便宜3成左右,日本产品在成本竞争力上无法与之匹敌。
为了降低成本,许多零部件厂商选择采购中国产品。中国在钕磁铁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大约在8成以上,排名第二的日本仅占1成以上,差距显着。
铃木关于停产的理由仅表示“零部件供应短缺”。从中国产钕磁铁使用量大的零部件厂商以及库存较少的企业采购磁铁的部件厂商似乎陷入了稀土采购困难。
据路透社报导,铃木的印度子公司大幅下调了4~9月的纯电动汽车产量目标。由于日本厂商擅长的混合动力车(HV)也使用钕磁铁,这可能成为日本汽车厂商发展的障碍。
日本企业在减少稀土使用的钕磁铁和替代技术的开发已经取得进展。大同特殊钢面向HV的驱动马达开发出了不使用重稀土的磁铁,从2016年起被本田采用。日产汽车的EV“Aria”使用了无磁铁的马达。但由于中国制造的磁铁便宜,替代技术尚未广泛普及。
日本国内对稀土的需求在增加。根据日本新金属协会(东京·港区)估算,到2024年需求将达到1万8835吨,比2023年增长15%,其中用于汽车马达的磁铁需求增长显着。
日本政府和企业合作已开始推动采购来源多样化。日本政府与企业投资了稀土巨头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Lynas),并在3月宣布投资法国的精炼业务。计划2030年,日本国内所需的约3成镝和铽将从中国以外采购。
目前,虽然中国出口限制放宽的迹象显现,波动可能暂时平息,但如果依赖中国的局面不改变,供应链的混乱可能再次发生。
据悉,拥有充足库存的信越化学和大同特殊钢等企业来自零部件厂商的谘询在增加。为了不让这种暂时的警戒感高涨只是昙花一现,日本政府和企业在共同合作,摸索进一步实现采购的多样化和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