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点亮”一座城(侨界关注)

二〇二四年,成都世运会即将开幕之际,田海稣(左)向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介绍并赠送世运会主题艺术作品。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北京6月16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田海稣,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大学教授。她致力于将天府文化融入当代艺术创作,用多元媒介架起东西方对话的桥梁,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不断延续的创造力。

  创新探索

  田海稣出生于四川成都,自幼浸润于天府文化的厚重历史与传统艺术之中。“武侯祠的‘攻心联’、三国文化与古建筑美学,成为我艺术启蒙的第一堂课。”她回忆道。

  年少之际,田海稣对水墨艺术情有独钟。她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技法,并逐步研习国画、油画、版画、漆器等多种绘画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2011年,田海稣赴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深造。2013年,她在该校攻读美术学硕士学位。

  在此期间,田海稣逐步构建起跨文化的审美范式,创作出“滑轮水墨系列作品”。她没有使用沿袭千年的毛笔工具,转而选择以滑轮鞋作为创作媒介。

  “我尝试用运动的姿态,让艺术从静态平面迈向时空交融的崭新境界。”田海稣说。

  2015年,田海稣完成水墨作品《血脉山河》。滑轮鞋所划出的每一道痕迹在宣纸上清晰可见,线条的律动、情感的起伏,赋予了传统水墨新的艺术生命与国际表达。这幅长达13米、宽6米的艺术佳作,宛如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让西方观众在欣赏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时,油然而生亲近之感。

  “我想把中国传统艺术中深奥且厚重的水墨绘画体系,以及其独特的绘画语言重新进行解构,翻译成能让全世界‘听懂’和‘看懂’的当代艺术作品。”田海稣表示。

  2015年,田海稣放弃海外发展机会,受成都大学的邀请回到家乡成都,成为一名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从事艺术教育和美育传播事业。

  城市精神

  2020年,田海稣受邀担任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吉祥物“蓉宝”优化提升主创。从蓉宝像素级造型调整、动态延展再到标准化手册的制订,田海稣以大熊猫“芝麻”形象为蓝本,赋予其鲜活的城市温度。

  火焰造型与蓉宝的结合,埋藏着天府文化的内涵。蓉宝手中高举的火炬,正是“31”这一数字的创意变形;其耳朵、眼眶和尾巴处圆润的火苗造型,更是别具匠心。

  田海稣解读道:“火,自古以来便是天府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李冰正是借助火攻之法,破开坚硬的岩石,凿通宝瓶口,从而开启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壮丽篇章,成就天府之国的美誉。蓉宝的火苗造型正是对火元素的延续。”

  田海稣将蓉宝原有的站立和坐姿的静态姿势,演化为张开双臂拥抱和挥手欢迎的动态表达。“这种充满活力的姿态,是对成都这座城市勇往直前、成就梦想精神的生动诠释。”她表示。

  2021年,由田海稣创作的四川国民IP“旅行熊猫”诞生。当人们打开四川天府健康通平台时,一只背着旅行背包、憨态可掬的水墨卡通熊猫便跃然眼前,其背景是四川著名旅游景点与城市地标的交相辉映。

  当传统的中国水墨邂逅现代的数字平台,当熊猫主题遇上妙笔生花的文旅风光,旅行熊猫作品迅速走红,深受大众喜爱。

  从武侯祠的古韵悠悠,到杜甫草堂的诗意盎然;从宽窄巷子的市井烟火,到天府国际机场的现代气息,每一幅作品既展现了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洋溢着人性温暖与艺术趣味。

  如今,旅行熊猫已经实现了从纸面到桌面的飞跃,衍生出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其中,田海稣创作的“遇见武侯祠”“遇见三星堆”和“遇见九寨沟”等系列作品,荣获2022年金熊猫天府创意设计奖——“幸福天府·成都礼物”特别奖金奖。

  “艺术不应囿于象牙塔,人人都是艺术家。”这是田海稣深耕美育10年的信条。多年来,她为残联、妇联、SOS儿童村、阳光家园等社会组织送去艺术的关怀与力量。她奔走于有需要的地方,举办百场公益讲座与实践活动,捐赠画作与文创产品。

  “让艺术成为扶贫助困、疗愈心灵的柔性工具,让山区的孩子们能够看见美、认识美、学习美,是我从事公益事业的初心。”田海稣表示,“作为一名美育工作者,我所肩负的责任远不止于传授某一项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用艺术的力量打开人们的心扉,让每一个人对美怀有渴望、对生活充满期望、对人生充满感动。我希望能用艺术点亮弱势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画笔的挥洒间,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谈及未来,田海稣希望继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开展社会美育事业。“因为我相信,艺术可以感染一个灵魂,更可以点亮一座城市。以美育人,美美与共。”田海稣说。

二〇二四年,成都世运会即将开幕之际,田海稣(左)向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介绍并赠送世运会主题艺术作品。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北京6月16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田海稣,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大学教授。她致力于将天府文化融入当代艺术创作,用多元媒介架起东西方对话的桥梁,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不断延续的创造力。

  创新探索

  田海稣出生于四川成都,自幼浸润于天府文化的厚重历史与传统艺术之中。“武侯祠的‘攻心联’、三国文化与古建筑美学,成为我艺术启蒙的第一堂课。”她回忆道。

  年少之际,田海稣对水墨艺术情有独钟。她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技法,并逐步研习国画、油画、版画、漆器等多种绘画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2011年,田海稣赴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深造。2013年,她在该校攻读美术学硕士学位。

  在此期间,田海稣逐步构建起跨文化的审美范式,创作出“滑轮水墨系列作品”。她没有使用沿袭千年的毛笔工具,转而选择以滑轮鞋作为创作媒介。

  “我尝试用运动的姿态,让艺术从静态平面迈向时空交融的崭新境界。”田海稣说。

  2015年,田海稣完成水墨作品《血脉山河》。滑轮鞋所划出的每一道痕迹在宣纸上清晰可见,线条的律动、情感的起伏,赋予了传统水墨新的艺术生命与国际表达。这幅长达13米、宽6米的艺术佳作,宛如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让西方观众在欣赏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时,油然而生亲近之感。

  “我想把中国传统艺术中深奥且厚重的水墨绘画体系,以及其独特的绘画语言重新进行解构,翻译成能让全世界‘听懂’和‘看懂’的当代艺术作品。”田海稣表示。

  2015年,田海稣放弃海外发展机会,受成都大学的邀请回到家乡成都,成为一名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从事艺术教育和美育传播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