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出大山,是为了回到大山
中评社北京6月4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梯田层层叠叠,林木郁郁葱葱,行驶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流长苗族乡的蜿蜒山路上,窗外风景如画。这条路,流长乡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周金菊再熟悉不过。在她眼里,沿途不仅有壮美风景,更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机遇。
2018年秋,大学毕业的周金菊通过“三支一扶”计划回到了老家流长乡。近7年来,她奔走在村寨和田间地头,和乡亲们共同奋斗,见证着家乡越来越美。
深入走访,解乡亲急难愁盼
周金菊家住流长乡马郎村的一个小山寨,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她打小就梦想走出大山。凭着努力,周金菊考上了位于江苏的南通大学,成了寨子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
周金菊奶奶双目失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拼尽全力撑起一家人的生活。在资助政策和社会爱心力量的帮扶下,周金菊顺利完成了学业。正当大伙以为周金菊要留在大城市发展时,这个年轻姑娘竟然又回来了,“走出大山,是为了回到大山,更好地反哺家乡。”毕业时,周金菊放弃在东部城市就业的机会,毅然决定考回老家。
周金菊选聘到流长乡扶贫开发和农村电商服务站工作,成了一名基层干部。走访中,她发现许多村民居住的地方位置偏远,物流不畅,不少人取快递还得雇人往乡镇跑,来回一趟车费就要三四十元。
如何解决物流进村“最后一公里”难题?“我们在每个村物色靠谱的小卖部店主,在店内设立快递网点,打通了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道’。”在周金菊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全乡27个社区和村子都建起了电商服务站。这些站点不仅方便村民收寄快递,还能帮老人代缴水电费、代购车票等。
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解决实际困难,周金菊很快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工作上她踏实肯干,连续两年考核成绩为“优秀”。两年服务期满,周金菊转聘为流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