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台共议:AI时代视听发展新机遇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史杰。(中评社 刘璐璐摄)

  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实习记者 刘璐璐)5月30日下午,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两岸视听交流合作分论坛于北京·中国职工之家举行。来自两岸广电视听行业的50余人参加论坛交流,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等科技新成果赋能行业、两岸新媒体发展趋势等。论坛由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副理事长燕旎主持。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史杰在发言中指出,加强两岸视频交流合作是应对信息技术变革与挑战的需要。大陆媒体融合发展12年,明确广电新型主流媒体全媒体、超高清、强智能的基本特征,这也是科技赋能广电视频产业发展的三个主要维度。全媒体整合传统与新型业务,构建传播新格局和服务平台;超高清借助产业驱动力推进频道建设与全链路贯通,形成新质生产力和竞争力,有望完成产业闭环;强智能深度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生成式AI创新融合,建设行业大模型。未来的主流媒体的技术底座将演变为数字化神经网络的综合智能体架构。他强调,人类媒体工作者的角色仍然是数字化身体网络的综合智能体架构的核心节点。

  东台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兼制作人袁瑗分享了团队以AI为主题的影片创作实践。其团队通过纪录片、剧情片等多元形式,将知识融入故事创作,同时运用AI新技术辅助脚本创作、优化动画制作。同时她强调,AI是“协作者”而非“取代者”,人类自身仍然是最可贵的,自身有足够的专业实力才能判断AI内容品质,实现“人机共存”。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韩新星系统阐述了京台文化交流的实践成果与愿景。他指出,两地的文化基因交融共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共通性、情感共鸣的契合点。他提到四点,一是以内容共创,凝聚文化认同,让血脉基因可感可触;二是以合作传播,创新表达范式,让心灵共振;三是以产业融合激发市场活力,让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四是与人文交流厚植情感根基,让交流之力汇聚同心。

  程书安工作室艺术总监程书安则聚焦AI为视听传播媒体注入的新希望发表了看法。她表示,AI在影视听行业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改变。她以《曼达洛人》为例,指出AI在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滥用科技的门槛。她指出,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针对AI滥用问题指定了相关的规则,她相信中国大陆也很快会推出周全明确的规范细节。在安全互敬互信的环境里,两岸将一起共谱AI新世纪。

  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分享了平台在两岸内容合作中的探索,并表达了对未来合作的期望。她指出,在过去的两岸合作中,优酷探索出未来持续共同深耕的三方面经验。第一内容为桥。她分享的数据显示,《甄嬛传》《藏海传》等剧集在台湾持续热播,其中《难哄》登顶奈飞(Netfilx)榜单21天。第二是人才共育托起世界未来。她提到优酷正通过“春苗编剧计划”“海纳国际青年导演计划”等机制,深化与台湾人才的合作。第三是视听加赋能。她表示,优酷近年来在超高清虚拟拍摄领域持续投入,加速内容生产与创作效率的迁移,也与很多年轻的台湾创作者合作,探索新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