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发布多项科技考古及文化遗产成果
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人群互动,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机制以及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实证;
中国早期泡碱玻璃的源头与传播,以科技证据链重构地中海玻璃技术的传播模式;
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王冠保护修复,首次完整复原吐蕃时期王冠形制,实证丝路多元文明互鉴;
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合金技术和矿料来源,进一步掀开夏代都邑的神秘面纱;
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的考古工作,展示了中国的精细化考古发掘和现场文物保护协同理念及技术,为“一带一路”考古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中国本土不仅有葡萄,而且有着悠久的利用史
提起葡萄,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水果。目前我们所食用或酿酒用的葡萄,也的确是外来的欧亚种葡萄。
其实,中国本土不仅有葡萄,而且有着悠久的利用史。葡萄属植物有60余种,我国存在约38种,是世界三处野生葡萄集中分布的中心之一。古人如何利用本土葡萄,是否对其进行过人工栽培?它们在外形、口感上与欧亚种葡萄有什么区别,是否在欧亚种葡萄传入后就被完全取代?植物考古实验室负责人钟华带领团队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