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赵全胜解读中美博弈与台湾问题
中评社北京6月5日电(实习记者 刘一玮)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之美国系列第十六场、“中美博弈与台湾问题”主题研讨会6月2日在京举行。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亚洲研究理事会主席赵全胜教授就“中美博弈与台湾问题”作专题演讲,对中美博弈的内在逻辑和台海局势脉络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从关税战、东亚局势的变化等议题详细阐述了中美关系的变化。他强调,当前中美博弈不仅是传统大国权力转移问题的延续,更叠加了制度竞争、技术封锁与舆论战等多重维度。
“理解中美博弈,不能只看中国,也要看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赵全胜指出,在当前时期,美国具有高科技创新及其军事转化能力、全球联盟体系、软实力及自我纠错能力等优势,但同样面临着政党极化、社会撕裂、种族矛盾加剧、治理能力不足、经济问题等突出问题。他从六个维度总结美国当前的突出劣势。第一,社会高度分裂。赵全胜以“1月6日国会山暴动”为例,分析发现民主与共和两党陷入身份政治泥淖,社会撕裂难以弥合;第二,白人至上主义与种族裂痕。赵全胜表示,“‘大熔炉’已变成‘混合沙拉’,看似放在一个盘子里,但各自分开,没有真正融合”,种族融合神话破灭,种族歧视与社会冲突持续加剧;第三,国家治理能力出现问题。枪支泛滥、毒品危机、边境混乱无序、社会治安持续恶化,美国国家治理能力受到严重挑战;第四,经济问题。产业空心化、国债高筑、贫富差距剧增,他引用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深度分析了“铁锈带”的困扰;第五,软实力下滑以及麦卡锡主义回潮。从MIT教授陈刚被无端抓捕等案例出发,他表示“美国软实力大幅度下降,美国的科学人才也在出走”。
“中国已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国,而是一个具备完整制度体系、产业链条和科技潜力的现代化经济体。”赵全胜从经济总量、制造业基础、全球价值链依存度、国内制度动员力四个维度,细致分析了当前中美相对实力的转移过程。他指出,美国的焦虑来自中国在全球体系中不可被替代。
赵全胜特别提及,中国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展现出非西方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这种“制度性自信”的外溢令美国更趋紧张,并试图通过制度联盟将中国排除在高端治理结构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