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三通设限 施威全:非关两岸政治

菱传媒董事长施威全。(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月2日电(记者 方敬为)台官方宣布有条件重启小三通,遭质疑是为了“政治平衡”。曾任陆委会主委办公室主任、菱传媒董事长施威全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关于小三通重启一直是台湾较主动,陆委会也是正面看待,只是近年台官方在牵涉两岸的防疫问题时,主导的疫情指挥中心经常有自相矛盾的防疫措施,他认为,与其说是政治平衡,应比较接近膝跳反应。

  施威全指出,小三通目前专案重启,开放金门、马祖住民,包括陆配、陆配子女、陆生等,其余包括台商等对象被排除在外,但台商仍可透过直接入境台湾本岛的方式返台,防疫措施自我矛盾,先前甚至陆配子女也被排除在专案外,防疫违反基本人权,是经过金门县政府、陆委会等单位沟通后才调整,再回头看2020年的“小明事件”,同样也出现陆委会态度与疫情指挥中心不同调的情况,如今小三通重启设限,看来也是防疫政策碰上两岸议题的反射性表现。

  施威全,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所硕士、伦敦大学伯贝克法律学校博士,在赖幸媛担任陆委会主委时间担任简任秘书,曾任“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副执行长、新北市经济发展局长等职。

  “行政院”去年12月22日公布小三通复航计划,将在今年1月7日至2月6日以专案方式有限度开放,对象仅限金门、马祖地区的民众及大陆配偶、陆配子女、陆生等,暂不供台商、台生及非开放对象的陆籍人士使用,百万台商无法透过小三通中转返台,引发反弹,台商更质疑,蔡政府对台籍人士差别待遇是有政治考量,“不愿对陆释出友善讯号”,有学者也解读是为了达到“两岸政治平衡”。

  分析台官方对小三通重启设限,施威全认为,倒不至于达到高层政治权衡的范畴,因为小三通复航虽然对两岸关系的和缓有象征意义,但影响层面并不广,要说小三通全面复航就代表两岸回春,都言过其实,所以他不认为小三通的设限有过多政治涵义。

  施威全指出,小三通其实是蔡英文很重要的政绩,是蔡担任陆委会主委时期开始推动的,当然,那时候主要也是中国国民党在“立法院”占多数,蓝营“立委”们的推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可是的确是蔡英文主委任内推出的,因此重启小三通的障碍不会是来自于所谓“国安”体系,而是来自于疫情指挥中心的决策,这从过去种种迹象,以及他侧面的了解,都可以显现出来。

两岸小三通将在2023年1月7日起有条件复航。(中评社 资料照)

  事实上,施威全说,有关于小三通复航的议题,两岸之间一直是台湾较为主动,因为台湾相对需要小三通驱动经济、民生,所以过去一直可以观察到台湾才是主动的一方,陆委会的态度也一直正面以对,所以要将“小三通设限的决策”视为政治议题,逻辑上是不通顺的,众所周知,台湾近两年来的各项施政都以防疫为最高指导原则,许多政策是疫情指挥中心定夺,从过往案例可以明显感受到,疫情指挥中心的防疫政策只要牵涉到两岸议题,总是会出现差别待遇。

  施威全指出,举凡海外旅客的入境,中国大陆的旅客要到台湾来就与其他外籍客的防疫规定有落差,还有2020年陆籍配偶子女返台闹得沸沸扬扬的“小明事件”,同样也出现陆委会态度与疫情指挥中心不同调的情况,他个人均解读为“防疫政策碰上两岸议题”的反射性表现,因为这些事情所影响的层级不高、层面也不广,很难看成是有高度的政治意义。

  他说,这次小三通不开放台商中转,疫情指挥中心强调是防疫考量,避免台商带来疫情风险让金马医疗量能溃堤,但遥想过去疫情严峻、边境防疫尚未松绑时,海外商务客来台就有所谓的“旅游泡泡”等防疫措施,为何台商透过小三通中转不能比照办理?何况台商即使不透过小三通,仍可直接搭籍入境台湾本岛,同样是“0+7”的自我检疫规范,非常矛盾。

  施威全提到,《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去年底有刊载一则新闻提到,面对中国大陆近来新冠疫情爆发,各国纷纷强化来自中国入境旅客的检疫措施。但也有专家认为,无论是针对性的入境管制或采检都缺乏科学实证,强化疫苗接种才是各国当务之急。

  他指出,华盛顿邮报有陈列正反意见,当然认为要加强中国籍旅客筛检的声音占多数,但是他们也援引公卫专家的说法,例如当美国境内疫苗随手可得的情况之下,加上本地人口的疫苗覆盖率高,事实上筛检是不必要的,因为在上述前提下,新冠病毒其实已变成传染力较强的流行感冒的概念,欧美对于防疫措施主要是从科学来看问题,另外从经济上来谈的话,业界也认为不必特别加诸限制。因此,台湾在面对台商是否透过小三通中转回台的议题,应该可以找出更适宜,且符合科学的方式来处理。

菱传媒董事长施威全。(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1月2日电(记者 方敬为)台官方宣布有条件重启小三通,遭质疑是为了“政治平衡”。曾任陆委会主委办公室主任、菱传媒董事长施威全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关于小三通重启一直是台湾较主动,陆委会也是正面看待,只是近年台官方在牵涉两岸的防疫问题时,主导的疫情指挥中心经常有自相矛盾的防疫措施,他认为,与其说是政治平衡,应比较接近膝跳反应。

  施威全指出,小三通目前专案重启,开放金门、马祖住民,包括陆配、陆配子女、陆生等,其余包括台商等对象被排除在外,但台商仍可透过直接入境台湾本岛的方式返台,防疫措施自我矛盾,先前甚至陆配子女也被排除在专案外,防疫违反基本人权,是经过金门县政府、陆委会等单位沟通后才调整,再回头看2020年的“小明事件”,同样也出现陆委会态度与疫情指挥中心不同调的情况,如今小三通重启设限,看来也是防疫政策碰上两岸议题的反射性表现。

  施威全,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所硕士、伦敦大学伯贝克法律学校博士,在赖幸媛担任陆委会主委时间担任简任秘书,曾任“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副执行长、新北市经济发展局长等职。

  “行政院”去年12月22日公布小三通复航计划,将在今年1月7日至2月6日以专案方式有限度开放,对象仅限金门、马祖地区的民众及大陆配偶、陆配子女、陆生等,暂不供台商、台生及非开放对象的陆籍人士使用,百万台商无法透过小三通中转返台,引发反弹,台商更质疑,蔡政府对台籍人士差别待遇是有政治考量,“不愿对陆释出友善讯号”,有学者也解读是为了达到“两岸政治平衡”。

  分析台官方对小三通重启设限,施威全认为,倒不至于达到高层政治权衡的范畴,因为小三通复航虽然对两岸关系的和缓有象征意义,但影响层面并不广,要说小三通全面复航就代表两岸回春,都言过其实,所以他不认为小三通的设限有过多政治涵义。

  施威全指出,小三通其实是蔡英文很重要的政绩,是蔡担任陆委会主委时期开始推动的,当然,那时候主要也是中国国民党在“立法院”占多数,蓝营“立委”们的推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可是的确是蔡英文主委任内推出的,因此重启小三通的障碍不会是来自于所谓“国安”体系,而是来自于疫情指挥中心的决策,这从过去种种迹象,以及他侧面的了解,都可以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