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农村的三大历史性变化
会议传出的信息令人振奋,全面振兴乡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农业农村工作将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化。
首先,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化。过去强调农民是一种身份,凡是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者都是农民,国家对公民实行特殊的管理政策。改革开放之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进入本世纪之后,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农民不应该成为身份,而应该成为一种职业。祗有从事与农业有关的人员,才能被称之为农民。作为职业的农民,享受与其他职业同等的待遇。国家实行扶持政策,解决农民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小康。
从身份到职业,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观念,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如今农民享有社会保障,可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社会福利。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变,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次,农业从自然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国家鼓励适当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家庭农场等方式,将分散的自然经济改造成为数字经济,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播种、管理、收割、储存、运输方式,使传统农业逐步变成数字化农业。
采用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在单位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粮食作物,而且可以利用基因等技术,从事立体农业种植。在一些现代化的乡村,蔬菜大棚四季如春。在现代化的养殖场,人们可以品尝到世界最鲜美的鱼子酱。中国农业已经彻底改变了模样。
第三,农村从栖息地向现代化社区转化。过去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匮乏。如今农村生态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全面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自来水、网络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一些农村居民借助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开办“农家乐”,收入成倍增加。
更重要的是,由于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居民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不仅关心粮食蔬菜,而且关心国家大事;不仅关心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且重视子女的教育成长。农村凋敝现象正悄然发生变化。过去农村居民为了自己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放弃在农村住房,在城镇购买住房,让孩子进入好学校。如今国家重视农村教育,一些地方实行优秀教师轮换制,农村小学重新焕发生机。所有这些都归功于振兴乡村战略。
随着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将会有越来越多人回归乡村家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中国将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为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描绘出更美丽的画卷。
会议传出的信息令人振奋,全面振兴乡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农业农村工作将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化。
首先,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化。过去强调农民是一种身份,凡是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者都是农民,国家对公民实行特殊的管理政策。改革开放之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进入本世纪之后,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农民不应该成为身份,而应该成为一种职业。祗有从事与农业有关的人员,才能被称之为农民。作为职业的农民,享受与其他职业同等的待遇。国家实行扶持政策,解决农民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小康。
从身份到职业,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观念,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如今农民享有社会保障,可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社会福利。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变,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其次,农业从自然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国家鼓励适当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家庭农场等方式,将分散的自然经济改造成为数字经济,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播种、管理、收割、储存、运输方式,使传统农业逐步变成数字化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