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第五年亮出成绩单

这是4月12日拍摄的即将放归长江的中华鲟。(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5月16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以来的第五个年头,农业农村部日前在湖北荆州召开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介绍长江禁渔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记者在湖北、安徽等地探访发现,禁渔以来,长江得以休养生息,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5月,长江干支流、大型通江湖泊等重点水域迎来鱼类繁殖的高峰时期。

  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今年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长江干流监测点单位资源量同比上升9.5%,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2021年到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比禁渔前的2017年到2020年增加36种……在全流域生态保护托举下,长江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勃勃生机。

  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旗舰物种拯救行动积极展开

  一大早,湖北鄂州市杨叶镇江豚湾,几头长江江豚逐浪嬉戏,不时从水中探出头来。江畔,一场保护长江江豚的公益健康跑活动正在举行。

  “这几年长江水质变好了,以前难得一见的‘微笑天使’,现在经常能看到。”市民李从国拿出手机,展示自己拍摄的长江江豚戏水视频。

  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长江的健康状况。杨叶镇江豚湾水流平缓、鱼类丰富,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这里挂牌设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修复示范区”,建设“江豚驿站”。

  “我们将安装全景摄像头,便于人们从高处实时观测长江江豚;后期还将探索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等模式,号召更多人来保护长江江豚。”杨叶镇党委书记严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