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严控芬太尼 全球禁毒典范

中国在打击芬太尼方面雷厉风行。图为河北邢台中院对王某某等人走私芬太尼案件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5月16日电/据大公报报导,近年来,芬太尼滥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与安全领域的重大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国际禁毒合作,尤其在芬太尼管控领域,中国通过“构建全球最严法律体系”、“新技术手段闭环监管”、“国际协作断开非法产业链”等措施,建起重重防线,堪称全球禁毒治理的典范。中国不仅没有加重美国的吸毒情况,反而通过不断寻求合作,为中美两国人民谋福祉。

  专家对《大公报》表示,中国用实践证明,毒品治理需要科学精神与全球协作,而非政治化对抗,更不是美国转嫁国内危机的工具。

  2019年后未再查获芬太尼境外走私

  根据官方消息,中国认真履行联合国《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等国际禁毒公约的缔约义务,建立了完备的易制毒化学品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2019年4月,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对芬太尼物质实施整类列管的国家。目前,中国已对联合国2024年之前纳入管制的芬太尼类物质前体全部完成列管,将芬太尼类药品全部列入麻醉品管理,出口实行准许证管理。

  2019年中国对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后,连续3年打击制贩芬太尼类物质等新型毒品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口岸货物、物品以及邮政包裹的稽查力度;对芬太尼类药品出口实行国际核查制度。2019年后,中国未再查获向境外走私、贩卖芬太尼类物质犯罪案件。
  
  《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表示,中国积极推进芬太尼类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综合利用电子标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对芬太尼类药品的生产、经营、运输、使用、进出口各环节进行动态全程监控、闭环管理,进一步有效防范芬太尼类药品流失。

  中国不断提升毒品分析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在检验鉴定、监测预警和危害评估等领域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为芬太尼类物质管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目前,以国家毒品实验室为统领、5个区域分中心为支撑、省市级毒品实验室为抓手的“1+5+N”毒品实验室体系已初步建成,从技术层面为及时发现、准确鉴定、全面监测和科学管控芬太尼类物质提供了全面支撑。

  白皮书提到,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发展禁毒合作关系,在共同应对芬太尼问题等全球毒品治理新挑战中发挥积极作用。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国家联盟签订50份政府间、部门间禁毒合作文件,与13个国家建立年度会晤机制,不断深化与各国禁毒领域全方位信任合作。

  深化禁毒合作 为中美人民谋福祉

  据观察者网报导,美国VOX新闻网称,中国在毒品管制方面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中国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对毒贩会处以死刑的国家之一。但美国官员却时常无端指责中国管制不力,甚至有美批评人士污蔑中方对美国发起了一场所谓的“逆向鸦片战争”。

  事实上,中国不仅没有加重美国的吸毒情况,反而通过不断寻求合作,为中美两国人民谋福祉。2024年1月30日,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明确双方禁毒领域优先合作事项;此后,双方多次举行高层会晤,务实推动两国禁毒和执法领域对话合作。中国公安部禁毒局与美国司法部缉毒署、国土安全调查局等禁毒部门保持日常热线联系、开展常态化交流会晤,2024年以来双方情报线索交流互动多达百余条(次),联合侦办杜某根、佟某佶、黄某承等多起互涉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技赋能 “一滴污水”可筛查毒品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快推进禁毒科技手段研发应用,包括建成覆盖全国的毒品实验室体系、创新主动发现预警、全面监测滥用情况、提升检验鉴定能力,以及开展依赖性实验评估。利用全球首创的核磁共振谱图监测技术,2012年以来,中国完成1万余份可疑样品和200余万张核磁谱图的筛查分析工作,累计新发现21种芬太尼类物质和其他350余种新精神活性物质。

  2019年,中国启动建设国家毒品实验室北京、浙江、广东、四川、陕西5个区域分中心。针对芬太尼类物质等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品种层出不穷、更新换代迅速的特点,中国国家毒品实验室建立基于色谱、质谱、光谱和波谱分析技术的未知物筛查体系,对公安、海关、邮政等部门发现的可疑样品进行采样分析。依托毒品实验技术体系,建立了覆盖365个城市近5000家污水处理厂的城市生活污水监测网络,以及涵盖高风险人群的生物样品监测网络,“一滴污水”就可筛查毒品。

  国家毒品实验室研制包括芬太尼类物质在内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标准品以及标准谱图库,并配发各级毒品实验室研究使用,不断提升芬太尼类物质的定性定量检测水平,为芬太尼类物质案件的侦办和诉讼提供证据支撑。

  专家解读|中国科学治毒显担当 美国治理失灵还甩锅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郭寒冰表示,作为全球首个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整类列管的国家,中国以“立法先行、全链管控、国际协作”的立体化治理模式,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流通、出口的全周期防控体系,不仅实现国内零流失纪录,更通过制度创新为全球毒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郭寒冰认为,中国2019年实施的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政策,创造性地将“类物质”概念纳入法律框架,通过科学定义覆盖近千种潜在衍生物,扭转了传统列管模式滞后的困局。面对全球芬太尼滥用危机,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检测设备、技术培训等支持,2024年协助巴西、菲律宾等国破获跨境走私案件17起,采取的是合作治毒模式,而不是“指责甩锅”。

  郭寒冰认为,美国将芬太尼问题政治化的做法,实质是掩盖其国内治理失灵的拙劣表演。数据显示,美国芬太尼滥用致死人数五年激增25倍,根源在于医药资本推动的鸦片类药物过度处方。更具讽刺性的是,美国从印度、墨西哥进口的芬太尼前体达数百吨,却对中国合法贸易横加指责,这种是典型的转移矛盾的政治手段。“中国用实践证明,毒品治理需要科学精神与全球协作,而非政治化对抗。中国治理理念凸显出真正的大国担当,将人民群众的健康置于首位。”

中国在打击芬太尼方面雷厉风行。图为河北邢台中院对王某某等人走私芬太尼案件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5月16日电/据大公报报导,近年来,芬太尼滥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与安全领域的重大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国际禁毒合作,尤其在芬太尼管控领域,中国通过“构建全球最严法律体系”、“新技术手段闭环监管”、“国际协作断开非法产业链”等措施,建起重重防线,堪称全球禁毒治理的典范。中国不仅没有加重美国的吸毒情况,反而通过不断寻求合作,为中美两国人民谋福祉。

  专家对《大公报》表示,中国用实践证明,毒品治理需要科学精神与全球协作,而非政治化对抗,更不是美国转嫁国内危机的工具。

  2019年后未再查获芬太尼境外走私

  根据官方消息,中国认真履行联合国《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等国际禁毒公约的缔约义务,建立了完备的易制毒化学品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2019年4月,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对芬太尼物质实施整类列管的国家。目前,中国已对联合国2024年之前纳入管制的芬太尼类物质前体全部完成列管,将芬太尼类药品全部列入麻醉品管理,出口实行准许证管理。

  2019年中国对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管后,连续3年打击制贩芬太尼类物质等新型毒品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口岸货物、物品以及邮政包裹的稽查力度;对芬太尼类药品出口实行国际核查制度。2019年后,中国未再查获向境外走私、贩卖芬太尼类物质犯罪案件。
  
  《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表示,中国积极推进芬太尼类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综合利用电子标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对芬太尼类药品的生产、经营、运输、使用、进出口各环节进行动态全程监控、闭环管理,进一步有效防范芬太尼类药品流失。

  中国不断提升毒品分析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在检验鉴定、监测预警和危害评估等领域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为芬太尼类物质管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目前,以国家毒品实验室为统领、5个区域分中心为支撑、省市级毒品实验室为抓手的“1+5+N”毒品实验室体系已初步建成,从技术层面为及时发现、准确鉴定、全面监测和科学管控芬太尼类物质提供了全面支撑。

  白皮书提到,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发展禁毒合作关系,在共同应对芬太尼问题等全球毒品治理新挑战中发挥积极作用。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国家联盟签订50份政府间、部门间禁毒合作文件,与13个国家建立年度会晤机制,不断深化与各国禁毒领域全方位信任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