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春迎:构建香港资本市场新格局
日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于国际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中心(CIRSD)刚出版的Horizons期刊(2025春季号)发表署名文章《香港在世界变局中担当全球的超级联系人》,系统阐述了香港在资本、产业、科技三个维度的连接角色,并提出包括绿色金融、财富管理、ETF跨境联通、家族办公室等方面的发展蓝图。本文将围绕“香港资本市场如何改革以匹配超级联系人角色”这一核心议题,提出系统化改革思路与机制设计建议。
一、重新理解“超级联系人”在新时代的战略定位
“超级联系人”不是传统中介或通道概念,而是国家金融战略对外的制度接口与资源整合者。这一角色至少包括三重功能:1.战略连接功能连接国际资本与中国优质资产,是人民币国际化、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桥梁。2.平台聚合功能─在香港建立资本、项目、制度、服务、数据五位一体的资源汇聚平台,实现产业金融系统协同。3.规则协同功能─成为中国制度国际化“试验田”,在公司治理、绿色标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领域先行先试,为全球华语资本市场提供范式引领。
二、香港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瓶颈与变革契机
当前香港市场存在明显结构性扭曲,严重制约其“超级联系人”角色发挥:1.市场层次单一:主板与创业板定位模糊,缺乏OTC孵化市场,无法容纳中早期项目及多元化企业成长路径。2.上市成本高昂:券商、律所、审计费用居高不下,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资本市场准入与生存双门槛高筑。3.估值体系失效:流动性不足与估值倒挂并存,企业价值难以真实反映,PE/VC基金退出困难,抑制资本形成。4.缺乏出清机制:没有强制退市、并购退市、自动转板等机制,“壳资源沉积+绩差僵尸横行”的局面严重损害投资者信心。5.监管包容度有待提高:在内地资本市场全面改革尤其是并购松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之际,香港改革节奏有待加速,提升监管包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