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国家重建道阻且长

  中评社北京5月21日电/据新华社报导,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曾有“中东小巴黎”之称,象征着昔日的繁荣。如今,黎巴嫩正面临自内战(1975年至1990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长达一年多的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冲突虽于2024年11月达成停火协议,但战争的创伤与经济危机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这个国家。

  废墟中的挣扎

  在黎巴嫩南部饱受战争蹂躏的城镇,废品回收经济正在兴起。废品经销商的卡车在狭窄的街道上穿梭,工人们在废墟中寻找金属、塑料和破旧电器等有价值的物品。沙巴阿镇废品经销商萨梅尔·赫迈丹说:“到处都是瓦砾,人们需要钱,卖废品可以帮助他们赚点钱。”

  在黎巴嫩东部边境地区,人道主义组织正在加大努力,为返乡者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志愿者哈桑·法基赫说:“我们分发食品包,里面有油、谷物和罐头等必需品,但供不应求。”

  黎巴嫩金融专家马哈森·穆塞尔说:“政府缺乏价格控制,加上商人发国难财的贪婪使情况更加恶化,自2018年以来,食品价格已经上涨了65倍。”

  阿利萨尔·优尼斯是黎巴嫩一名年轻的售货员。随着通货膨胀加剧,目前1美元兑换89000黎巴嫩镑,她的购物习惯也完全改变:“几年前,当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换1500黎巴嫩镑时,我可以不假思索地把购物车塞满。但现在,我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买的每件物品。”

  2024年11月26日,以色列和黎巴嫩在美国和法国的调解下达成停战协定,中止了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长达14个月的战争。按照黎巴嫩官方说法,自以色列军队从黎巴嫩南部撤离以及黎巴嫩政府军在黎南部地区部署后,黎南部37个边境村庄的11.3万名居民中,只有约15%已经返回家园。

  沙巴阿镇30岁的居民哈桑·哈提卜说:“只有少数几个家庭回来了。大多数人都在等待事态的发展,或者干脆寻找机会离开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