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逆全球化 资金撤出美元

“对等关税”出台之后,资金正在美国和全球经济预期走弱的时候流出美国,这表明美元资产不再是全球的“安全避风港”。(图片来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5月9日电/据大公报报导,过去40多年的全球化过程中,海外资金持续通过美国贸易逆差流入美国,支撑起美国的高负债、高内需的增长模式。若通过“对等关税”来压缩自身贸易逆差,最终美国将面临变相的债务危机。

  4月2日“对等关税”出台之后,美国金融市场显现出了逆全球化的冲击。美元明显走弱,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扬,这与过往美债收益率和美汇指数同向变化的走势形成了反差。

  此前的3年多时间里,美国处在货币偏紧的状态中,美联储的决策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由于美联储同时是美债的需求方和美元的供给方,因此当货币紧缩预期升温的时候,代表美联储对美债的需求下降,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同时美元供给减少,导致美元走强。而美联储宽松预期升温的时候,美债收益率和美汇指数同步回落。

  相较而言,全球资金同时是美债和美元的需求方。因此,当全球资金撤离美国的时候,就会出现美债收益率上行和美汇指数下行的组合。这正是4月2日之后在美国金融市场发生的情况。

  从更长的周期来看,资金流出美国市场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过去资金往往是在美国和全球经济向好的时候,因风险偏好上升,所以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在美国和全球经济走弱的时候,全球资金反而会在避险情绪的推动下流回美国。但4月以来反常的是,资金正在美国和全球经济预期走弱的时候流出美国。这表明,美元资产这一曾经的全球“安全避风港”已不再被海外资金所信赖。

  储蓄的定义是收入减去消费,所以GDP(国民收入)减去国内消费就是“国内储蓄”。将其代入支出法GDP的定义式(GDP=国内消费+国内投资+贸易顺差),就得到了如下新形式的国民收入恒等式:贸易顺差=国内储蓄-国内投资。

  上述式子说明,一个国家如果有贸易逆差,就说明其国内储蓄小于国内投资,所以需要通过贸易逆差的形式借入外国储蓄,以弥补国内储蓄的不足。如果美国要通过“对等关税”压缩贸易逆差,就会同时减少流入美国的外国储蓄的数量,进而让美国的债务接续出现问题。
美国债务无以为继

  美国所积累的债务(无论是内债还是外债)均用美元计价和偿付,所以美国不存在债务硬违约的可能──美联储多印点美元总能把债给还上。但美债价格大跳水(美债收益率大涨)的变相债务违约却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这种可能性会因为“对等关税”政策而显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