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香港坚定应对经贸危机

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5月1日电(记者 卢哲)四月初,美国宣布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其中向香港产品加征三成四关税,连同早前宣布征收的两成关税,累计征收五成四关税。面对美国发起的面向全球的“贸易战”,笔者观察,香港官方及业内均迅速作出表态,并就应对国际贸易形势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可以看出,香港社会对于维持香港自由港地位的观点十分坚定;而在挑战中寻找机遇,拓展更多贸易渠道、扩大市场、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地位及制度优势,亦成为各方共识。同时,香港各界对于应对新贸易形势均做好了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准备,态度积极,信心坚定。

  自月初美国宣布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随即表示,美国不再奉行自由贸易,肆意破坏国际共同建立的世界贸易规则,霸凌野蛮,损害全球贸易,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化进程。美国滥施关税,影响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税率加幅巨大,涵盖商品范围广泛,破坏世界经贸秩序,为世界带来极大风险和不稳定性。

  李家超宣布,作为应对策略,特区政府会在七个方面加大力量。一是全面把握国家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又会加强向内地不同省市拓展产品内销。二是加强国际交往合作,积极深化区域合作。区域内贸易可做大、做深、做广,抵销美国贸易减少;并与更多国家和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三是加快香港产业升级转型,推进建构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数字贸易、推动总部经济等发展。四是加大发展科技创新,吸纳高端人才,提升生产力和效率。五是大力推动国际金融合作,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和资金通道。六是把握多国需要分散地区风险的大趋势,吸引外国企业和资金进驻香港。七是继续向业界提供支援,协助企业应对挑战,包括透过金融管理局协调银行界为企业资金周转。

  李家超强调,自由贸易是香港的竞争优势、香港成功的命脉,当局会继续保持香港自由港地位,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商界方面,4月14日,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举行发布会,公布《推动香港贸易发展升级转型》研究报告成果。报告指出,香港贸易行业正面临“三变两转”(三大变革方向与两大转型路径)的结构性挑战。在国际层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与跨境电商“小额豁免”政策冲击并削弱本港传统转口贸易优势;在商业模式层面,全球供应链碎片化迫使香港须从“中间人”角色升级为“供应链管理者”;在技术层面,利用智能物流、大数据供应链及自动化仓储等创新科技,重塑贸易产业链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