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不应将陆暂停台农渔产品进口政治化

柳金财

  中评社台北12月22日电(作者 柳金财)近日有关台湾食品暂停输陆,大陆规范注册管理模式,宣称台方补件即可。大陆暂停台湾多项食品、水产品输入,台湾“食药署”于12日公布统计,通过注册登记的产品从792件增加到855件,大多是厂商自行注册,由“食药署”推荐注册的反而减少11件,仅31件过关。大陆正审查过程中,业者可持续补件,若数据完整则可成功注册。

  预估受影响农渔水产品总产值约新台币60亿,另台酒类等产品销往大陆遭禁,据估算年销陆酒类价值约新台币37亿元,目前受影响数大概在10亿元以内。笔者调查研究主要议题,包括这次水产暂停输陆,未来是否可能波及更大宗工业制成品或半制成品呢?大陆选择在台湾九合一地方选后公布,是否有意避免民进党藉此操作“抗中保台”、从而利于其选举政治操作呢?

  首先,大陆对台暂停农渔产品,主因是企业“注册更新”未完成。大陆澄清台湾企业只要按要求补件,符合要求后就可正常将产品销往大陆,不存在禁止输入的问题。大陆海关总署8月1日曾公告,台湾未完成生产企业注册更新的食品业者“暂停进口”,具体货项包含渔产品、茶叶、饼乾饮料与保健食品等,估计逾500家业者受冲击。这些皆属“注册更新”未完成,然因8月大陆实施“暂停进口”之举措,适逢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造成外界误认为这是大陆官方的报复手段。

  民进党并无深究政策问题结构性根源,进而辅导业者更新注册;而系直接运用最廉价方式,操作“抗中保台”路线。因为企业重新注册的缘故,“水产销陆受阻,其他产品尽速重新注册即可,不然难说不受阻。”至于大陆选择时机避开敏感政治选举时段,也是让台湾民众知晓“行政管理事务没有特定政治考虑,不要上纲上线”,大陆“并无意图要影响台湾选举”。

  其次,民进党政府越“反中”,两岸关系越难缓和。有关水产暂停输陆系属注册程序规范性的问题,但因民进党当局“回避九二共识,两岸间的模糊空间就被压缩,大陆就要公事公办”,既然“产地该怎么标注就得怎么样标注,借此树立规则。”同时,“因还有日本的情况可供参照,故民进党不易找到操作的空间”。大陆对台采取一系列暂停农渔产品输陆措施,原本仅是程序性、技术性及管理性问题,未来若民进党试图以“台独”及操作“抗中保台”牌挑衅,恐还会扩及其他产品领域。   台湾水产品长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进出口海关管理的技术性问题,民进党为推卸责任政治,包括选后有人提出限制抖音在台湾社会使用,禁止使用大陆产电子产品,仔细检视“民进党不但不准备缓和两岸关系,而继续在反中上越走越远”,因而“大陆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个趋势,面对这样一个敌意浓厚的对手”,大陆并不愿意在政策上有所缓和。

  复次,大陆食品注册登记一体适用,并无歧视待遇及针对性。据注册管理新规,自2022年1月1日起,销往大陆相关产品须在内外包装标注在大陆注册编号或所在地区主管当局批准的注册编号,并自2021年11月1日后开始申请。第一阶段为取得在台湾地区核准的注册编号,第二阶段为向大陆海关总署申请在大陆的注册编号。

  此项注册新规并非单独针对台湾,一体适用所有境外企业,新规也无针对产品,系针对企业;新规涵盖所有销往大陆的台湾食品,非单仅只是午仔鱼、秋刀鱼。此种新规定为正常监管措施,并非政治动作,并强调大陆并无搞“突袭”,之前即有公告,公告后又通过海基会和海协会联系管道通报台方。

  再者,农产品暂停输陆可能扩大至其他产业领域。大陆这两年已连续进行五波农渔产品暂停输陆,后面一些其他商品皆有可能作为限制暂停输陆品项,包括工业制成品或半制成品;“不无可能在未来禁更大宗工业制成品或半制成品”。此外,若产地要写“中国台湾”,这对台湾各产业发展将产生巨大震撼。截至12月11日“卫福部”统计指出,被退件的2400多家厂商中,仅600多家厂商有意愿补件申请,其他1800多家业者已无意愿提出补件。高达四分之三比例厂商,不愿意重新补件申请,此引发外界高度质疑。究竟是厂商不愿意,或是民进党政府辅导不力呢?

  最后,无庸置疑,大陆在选后公布暂停输陆水产品,避免在选举过程中被批判为“大陆介选”,遭助攻泛蓝政治联盟之批判。同时,输陆产品企业登记的作业,为民进党政府应辅导民间企业的作为。大陆公布等到12月选举过后始处理,在客观上纵使无选举考量,但“只能说这样处理确实有减少民进党捡到枪的机会”,很难辨识评估选前说明和选后公开之优缺点。

  台湾九合一大选蓝营获胜,坐收两岸频临战争边缘风险之红利,其关键因素在于台湾民众普遍产生“惧战”且“避战”,八成民众主张两岸和平对话、不到二成民众支持“抗中保台”路线,这导致绿营贩卖的“芒果乾”(“亡国感”)政治危机意识与“认知作战”作用,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

  总之,此次暂停水产品输陆,基本上应是欠缺完备注册程序问题,民进党当局应从中解决技术、程序及管理机制问题,不应操作“抗中保台”,让单纯的注册程序问题化政治。

  (作者:柳金财,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柳金财

  中评社台北12月22日电(作者 柳金财)近日有关台湾食品暂停输陆,大陆规范注册管理模式,宣称台方补件即可。大陆暂停台湾多项食品、水产品输入,台湾“食药署”于12日公布统计,通过注册登记的产品从792件增加到855件,大多是厂商自行注册,由“食药署”推荐注册的反而减少11件,仅31件过关。大陆正审查过程中,业者可持续补件,若数据完整则可成功注册。

  预估受影响农渔水产品总产值约新台币60亿,另台酒类等产品销往大陆遭禁,据估算年销陆酒类价值约新台币37亿元,目前受影响数大概在10亿元以内。笔者调查研究主要议题,包括这次水产暂停输陆,未来是否可能波及更大宗工业制成品或半制成品呢?大陆选择在台湾九合一地方选后公布,是否有意避免民进党藉此操作“抗中保台”、从而利于其选举政治操作呢?

  首先,大陆对台暂停农渔产品,主因是企业“注册更新”未完成。大陆澄清台湾企业只要按要求补件,符合要求后就可正常将产品销往大陆,不存在禁止输入的问题。大陆海关总署8月1日曾公告,台湾未完成生产企业注册更新的食品业者“暂停进口”,具体货项包含渔产品、茶叶、饼乾饮料与保健食品等,估计逾500家业者受冲击。这些皆属“注册更新”未完成,然因8月大陆实施“暂停进口”之举措,适逢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造成外界误认为这是大陆官方的报复手段。

  民进党并无深究政策问题结构性根源,进而辅导业者更新注册;而系直接运用最廉价方式,操作“抗中保台”路线。因为企业重新注册的缘故,“水产销陆受阻,其他产品尽速重新注册即可,不然难说不受阻。”至于大陆选择时机避开敏感政治选举时段,也是让台湾民众知晓“行政管理事务没有特定政治考虑,不要上纲上线”,大陆“并无意图要影响台湾选举”。

  其次,民进党政府越“反中”,两岸关系越难缓和。有关水产暂停输陆系属注册程序规范性的问题,但因民进党当局“回避九二共识,两岸间的模糊空间就被压缩,大陆就要公事公办”,既然“产地该怎么标注就得怎么样标注,借此树立规则。”同时,“因还有日本的情况可供参照,故民进党不易找到操作的空间”。大陆对台采取一系列暂停农渔产品输陆措施,原本仅是程序性、技术性及管理性问题,未来若民进党试图以“台独”及操作“抗中保台”牌挑衅,恐还会扩及其他产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