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出口转内销碰壁 袁鹤龄:恐怕更极端

逢甲大学EMBA兼任教授袁鹤龄。(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5月2日电(记者 方敬为)赖清德未出席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葬礼弥撒,由代表陈建仁参加,引发讨论。逢甲大学EMBA兼任教授袁鹤龄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照理说教廷与台湾有邦交关系,赖清德出席应当没问题,但政府却派代表出席,显然当中有“国际形势”的压力,这点延伸到赖清德520之后,外传有意出访拉美“友邦”并过境美国,很可能也不甚乐观。

  袁鹤龄认为,赖清德当前面对美国对等关税冲击经济的压力,内部施政民调表现又低迷,且大罢免行动加剧社会对立的情况下,透过“外交”表现“出口转内销”会是舒缓的方式之一,但若连出口转内销都碰壁,恐怕会对内采取更为极端的路线,值得观察。

  袁鹤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政治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事务硕士、东吴大学政治系学士。逢甲大学EMBA兼任教授、中华台商研究学会理事长,曾任台中科技大学教授兼国际事务长等职。

  教宗方济各今年4月21日逝世,由于教廷是台湾在欧唯一的邦交,赖清德积极争取亲自出席教宗丧礼,比照陈水扁、马英九的出访前例,但与教廷经过一番交涉后,府方宣布,指派陈建仁代表台湾出席教宗丧礼。

  袁鹤龄表示,赖清德未亲自出席方济各的葬礼,显然有难言之隐,无论是外界解读教廷有意拓展在中国大陆传教,又或者其他考量,总而言之,就是国际政治现实之下的结果,尤其当中国大陆的影响力日益显着,加上两岸关系紧张,教廷自然不希望节外生枝,这点显示出,民进党“赖政府”当前的“外交”与两岸路线,对台湾在国际事务上的空间,并没有正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