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利津将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产业发展

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图源:人民日报)

  中评社北京5月8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地处黄河尾闾、渤海湾畔,因古城轮廓似凤凰,被称为“凤凰城”。

  黄河与渤海的千年对话,塑造了利津的文明基因。古代利津“内控黄河、外锁海运”,得益于通畅的海河联运优势,逐渐形成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自春秋战国渠展煮海熬盐之盛况,到清代永阜盐场居山东八大盐场之冠,再到成片滩涂上筑起房台村落,利津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河与城的故事还在这片土地上延续,写下新的篇章。

  民宿、摄影、写生,房台村落有了艺术范儿

  走进利津县北宋镇佟家村,青石铺就的小巷蜿蜒其间,一幢幢泥土夯筑的房台老屋静静伫立。写生画架与摄影三脚架有序排列,来自美术院校的师生们沉醉其中,将古房台、老槐树和那饱经沧桑的斑驳土墙收入画布与镜头。

  房台村落,是黄河在这片土地绘就的独特人文景观。生活在滩区的村民逐水而居、依水而生,为抵御洪水对房屋的侵袭,便用泥土夯筑起一个个高耸的村台,将房屋建在台基之上。

  2018年,利津县开启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把19个滩区村庄的零散房台进行连片加固,排污管网铺设、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佟家村正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

  “在过去,垫台打夯是关乎生存的头等大事。村民们靠着肩挑车推,一点点堆积起生活的希望。一家垒台,全村协力,齐声唱起夯号,彼此鼓劲加油。那种攥指成拳、团结向上的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百姓的心底。”佟家村党支部书记佟振飞感慨万千。

  改造过程中,如何开拓发展之路?利津县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与新模式。佟家村精心保留的连片古房台,不仅成为展现滩区人民过往生活的生动注脚,更承载着极具区域特色的人文精神,成为村子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

电脑配件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