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两年5万申请近9成获批
中评社香港5月8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7日在立法会表示,过去两年,一般就业政策接获逾67000宗申请,同期获批和被拒的申请数目分别为近63000宗和近1000宗。输入内地人才计划过去两年共收到超过53000宗申请,同期获批和被拒的申请数目分别为约47000宗和约600宗。在一般就业政策下获批来港担任长期职位的人士中,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最多,其次为学术研究和教育以及金融服务。在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下获批来港担任长期职位的人士则以从事商业和贸易的最多,其次为金融服务以及学术研究和教育。
孙玉菡在回覆议员关于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的提问时表示,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为就业挂钩的人才入境计划,由市场主导。企业若有职位空缺,并能藉市场供应测试证明该职位面对本地招聘困难,便可经由上述就业挂钩入境计划提出申请聘用外来人才。获聘外来人才须具有良好教育背景,通常指持有相关范畴的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而其获聘从事的工作须与其学历或工作经验有关,薪酬福利亦须与当时本港专才的市场薪酬福利大致相同。由于人才清单表列的均为本港缺乏人才的专业,如在上述入境计划下聘请外来人才的职位属人才清单上的专业,则企业无需在申请前进行市场供应测试。入境事务处(入境处)设有机制就入境计划的申请进行严格审批,确保获批申请符合计划的资格准则,包括薪酬福利须与当时相关行业的市场薪酬福利相若。
孙玉菡表示,过去两年,一般就业政策接获逾67000宗申请,同期获批和被拒的申请数目分别为近63000宗和近1000宗。在获批的申请中,约七成为聘用期少于12个月的短期职位,其余约三成则为聘用期为12个月或以上的长期职位。输入内地人才计划过去两年共收到超过53000宗申请,同期获批和被拒的申请数目分别为约47000宗和约600宗。约46%获批申请为短期职位的个案,长期职位则占获批申请的约54%。
过去两年,在一般就业政策下获批来港担任长期职位的人士中,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最多,其次为学术研究和教育以及金融服务。至于在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下获批来港担任长期职位的人士则以从事商业和贸易的最多,其次为金融服务以及学术研究和教育。这些获批入境人才的每月薪酬组别,以介乎于20000至39999元的为数最多,其次为介乎于40000至79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