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币暴力升值 WSJ:投资人恐对美失去信心

新台币兑美元汇率连续多日飙升,引发市场关注。(照片:台湾银行)

  中评社台北5月6日电/新台币日前连续多日飙升,2日狂升值9.5角、创下23年来最大单日升幅之后,5日再狂飙,汇率异常升势引发市场关注。《华尔街日报》(WSJ)日前发表专文点名台币,提醒美国投资人应密切关注其走势,因这不只是台湾单一事件,更可能预示全球金融结构的深层变化。

  《华尔街日报》一篇由德莫斯(Telis Demos)和巴克(Aaron Back)撰写的专栏文章指出,新台币近期强势升值,兑美元汇率单日飙升,涨幅接近10%。对多数美国投资人来说,可能从未想过要交易新台币,为何值得关注?

  原因是新台币大涨可能预示了一个美元长期走弱的世界,而这背后的原因是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全球贸易战;同时,也因为这可能对个人与企业带来实质影响,特别是外资减少投入美国市场的结果,若美元吸引不到外资,将会冲击金融市场。

  台湾仰赖半导体及其他科技产品出口,加上货币相对便宜,长年对美维持庞大贸易顺差。这使得台湾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并投入美国市场。

  实际上,台湾寿险公司长年购买美国债券,等于台湾资金实际“借钱给美国”。根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赛策(Brad Setser)长年研究的资料,台湾寿险业者持有超过7000亿美元的海外债券,其中多数是美债。但当台币升值、美元走贬时,这些投资对台湾投资人来说价值就会缩水。

  文章指出,尽管台币这波走升看似剧烈,实际上只是回到2022年的水准。但如果像台湾寿险业这类的投资人预期美元会持续走弱,或是对美国投资市场失去信心,可能促使台湾资金撤出美国市场,并重新配置至其他货币或地区资产,这对美国借款人来说意味着资金成本上升。

  像是苹果(Apple)与辉瑞(Pfizer)就曾透过发行美元债券,吸引台湾投资。而风险不只来自台湾,欧洲银行是美国市中心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日本银行则资助了更多高风险的美国贷款。

  这些外资的流入使得美国企业与个人借贷成本降低。但一旦这些资金流减缓甚至枯竭,借款成本将会上升。赛策与哥伦比亚法学院讲师杨格(Joshua Younger)共同研究指出,与台湾海外债券持有有关的波动性市场交易,甚至可能对美国房贷利率产生可观影响。

  针对台币汇率异常走势,台“央行”总裁杨金龙5日召开记者会强调,美国并未要求台币升值。此次台币强势回升,纯属市场行为,“央行”并未干预。

  文章表示,无论这次汇率波动是否与贸易谈判直接相关,它都再次提醒人们,美国贸易政策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无论是特朗普政府主动压低美元以促进出口,还是投资人对美国失去信心而抛售美元,最终承受代价的,可能都是美国的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