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中美学者评估特朗普“百日新政”
中评社香港5月11日电(记者卢哲)由澳门区域与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特朗普百日新政评估”论坛10日举行。来自中国及美国的专家学者“云聚首”,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就特朗普上任百日以来的内政外交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澳门区域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建伟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三个月以来,对整个世界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冲击,它不单单是对美国的内政外交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格局也正在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此次论坛邀请中国内地和北美在一线研究中美关系的专家学者,探讨特朗普上台后的内政外交主要的目标及呈现的新特点,分析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分享了对特朗普上任100天美国内政外交驱动力的分析。他认为,特朗普代表了共和党右翼极端保守主义,其政治目标是让美国在科技革命时代保持实力、财富和金融资本运营能力的最高水平。
朱锋认为,特朗普执政团队有三个特点:一是以特朗普为中心,可以说其团队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美国建国以来难得一见、具有强烈的专制主义特色的政策团队。二是团队专业才能和政府经历薄弱甚至稀缺,因此执政百天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三是作为商人的实用主义以及作为美国利益的中心主义,这两者之间如何去平衡?所以其一系列的政策的摇摆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他的执政风格不是简单的,是在政策的实践过程中有互动的过程,然后决定了政策变化。
朱锋认为,特朗普这100天总体是成功的。在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和权力体制中,特朗普政策乱象的争议性是前所未有的,但他的个人权威性不仅没有受到根本的制约,反而在进一步上升。这意味着,特朗普的政策尽管有争议性,但它会不断延续,甚至会达到新的高度。朱锋说,从另一角度来说,不仅是民主党对特朗普的制约力在下降,同时美国的司法和立法两方面对特朗普的现有政策和行为的约束力虽然存在,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朱锋表示,现在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还需要高度的关注,虽然并非已形成了清晰的对华政策,但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有一些非常明确的做法:一方面要对中国继续全面的战略打压,但另外一方面管控争议,避免实质性的冲突,这个意识很明显。“所以去年特朗普竞选到今年执政,在台湾问题上,其言论确实是很有限。”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美国评论》编辑部主任刘卫东表示,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相比更加具有颠覆性,可能是其希望在“蜜月期”大展宏图,因此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所谓“革命”,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刘卫东认为,特朗普的政策是以内政为主、内政外交双管齐下。“目前特朗普‘攘外必先安内’的理念还是比较明确,外交还是服务于内政。”目前的最引人瞩目的关税战实际上也主要是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来考虑。刘卫东说,特朗普政策目标坚定,手段多变,但实际上有一种“探底”的意思。“他的目标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实际上就是让美国要占更多的便宜。他的这个视野比较窄,比较局限,他就是想纯粹的获利,在这个方面表现非常的典型。”刘卫东认为,特朗普“百日新策”是“只破不立”,目前没有明确的导向,“试探着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