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说 洪秀柱发声挺朱立伦

  中评社台北5月10日电/赖清德近期的作为被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痛批独裁,甚至拿希特勒来类比,不但却遭德国在台协会、以色列驻台办事处等驻台单位谴责。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今天发声挺朱,怒批这样的发言,已非单纯关切民主价值,而是赤裸裸地展现出西方根深蒂固的次殖民心态,一种把台湾视为教化对象的态度,自认可站在道德高地,“对我们的政治现实与历史理解指指点点”。

  中时新闻网报导,洪秀柱指出,在民进党的打压之下,国民党处境极为辛苦与险恶,因此她要站出来说几句话。她表示,当民进党政府以行政优势封杀异议,透过操作罢免、司法追杀、舆论抹黑等手段打压反对声音,在野党对赖清德的批评,是就事论事,只是刚好而已。

  对于德国在台协会口口声声强调纳粹历史“不可轻用”,但她洪秀柱认为提出历史警示,恰恰是对这段历史最严肃、最负责的对待。她说,希特勒于1933年掌权后,首先通过“授权法”,架空国会监督权,随后清算社民党与共产党、压制新闻与反对言论,建立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对异议分子进行司法迫害与寒蝉效应。这些手段与民进党政府今日对在野党的对待,在模式与逻辑上惊人雷同,不是因台湾已是纳粹,而是某些权力逻辑正朝极权方向蚕食前进。

  “我们借镜纳粹历史,不是轻视,而是警告。”她强调,尊重历史创伤的重量,也尊重历史教育的使命,正因如此,历史不能被“神圣化”到只能封存纪念、不能借鉴预警。

  洪秀柱指出,德国等欧洲驻台单位若真诚关心民主,应将目光放在今日台湾民主的实质危机:一党独大、舆论操控、司法介入政治、“国会”制衡失灵。若这些问题在德国发生,贵协会难道会选择噤声?“我们指出这些问题,正是捍卫人民不被体制绑架的最后防线。”

  洪秀柱强调,台湾不是欧洲的次殖民地,更不须任何“民主导师”来教台湾怎么运作民主。“我们的抗争、我们的警惕,源于对自由与制度的珍视。”她奉劝这些外国驻台单位,尊重历史,也尊重现实,更尊重这片土地上人民真实而痛切的民主经验。“历史不是你们垄断的教材,而是全人类共同记忆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