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塑消费格局:国产替代与多元进口并行

中国消费者认为牛肉选择范围广,美牛极易被替代。(图片来源:香港文汇报)

  中评社北京4月23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导,此次关税战背景下,美货“光环”褪色,优质国货已在多个品类中成为优先替代品。加之随着中国和贸易友好国关系升温,进口渠道更加多元,国产替代与多元进口并行,消费者信心依然坚挺。此外,消费者亦未出现任何“囤美货”现象。不少人坦言,现在内地购物选择极其丰富,“就算少了美国产的,也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

  4月18日晚,香港文汇报记者来到上海以美国商品丰富着称的山姆超市走访。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店内美国原产地商品不再是货架上的主角,反而中国的国产商品与来自其他多国的进口商品琳琅满目。

  香港文汇报记者在水果货架前发现,国产替代正在重塑消费格局。一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水果在华出口面临更高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消费偏好和供应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份额,美国水果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大幅下降。

  品质上乘国产水果受欢迎

  香港文汇报记者看到,消费者争相购买一款产自云南的大颗蓝莓。这款蓝莓虽源自美国品牌,但已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种植,且以果粒大、品质高着称。自2020年起,中国在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蓝莓生产国。目前,内地超市销售的优质蓝莓几乎全部来自本土供应链。与此同时,美国水果的份额却持续下滑,山姆超市内原产地是美国的水果种类并不多,仅有的几款比如新奇士橙等也吸引力平平,赣南脐橙、四川资中血橙等都是品质上乘的国产替代品。同时,随着中国自贸政策的推进,加速了泰国、智利、越南、新西兰、秘鲁、柬埔寨等与中国友好贸易国家的水果进口节奏。

  国产牛肉崛起 更合国人口味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可能导致进口的美国牛肉涨价,但许多国内消费者表示“无感”,因为“美牛并非不可替代”。一位顾客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平时购买美国牛肉不多,更爱澳洲和日本的牛肉,内蒙古草饲牛肉也非常不错,国产牛肉更精瘦,口感更清爽,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据阿根廷《国家报》统计,2024年中国进口的287万吨牛肉中,76%来自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美牛不占主导地位,再加上关税调整,其市场份额势必将进一步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