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大河文明绘就湖北盘龙城独特遗存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据新华社报导,盘龙城是夏商王朝设立在长江流域的统治中心,开启了古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国家治理模式;盘龙城为长江流域带来了青铜文明,最早在文化上串联起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标志着双大河文明结构的形成……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日揭晓,曾实证“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的重要遗址的盘龙城遗址位列其中。
盘龙城遗址于1954年被发现,1974年开始大规模正式发掘,是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地。近十年来,在前辈们以“考古写史”取得的巨大成绩之上,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多家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持续围绕杨家湾区域的大范围石头堆积展开新一轮深度探索,并于2024年取得重要收获——杨家湾北坡首次揭露走向和形状较为明确的大型条带状石砌遗迹,年代属于中商时期,存续于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200年。
来到正在开展考古工作的杨家湾遗址区,大小不一的鹅卵石组成的石砌遗迹清晰可辨,已揭露成型的遗迹东西长约81米,最宽处约5米。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介绍,石构遗迹规模巨大、修砌规整,整体呈东西向分布,并与杨家湾地点所见晚期大型建筑、高等级贵族墓葬形成呼应。
“此类石构建筑为长江中游夏商时期遗址中首次发现,其巨大的体量和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凸显了所在杨家湾地点在整个遗址的重要位置,也表明盘龙城所具有的中心城市的地位。”孙卓说。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研究馆员万琳说,在盘龙城存续的300年间,从一个南方据点一跃成为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既是商文明南下的直接推动,也是黄河与长江不断“对话”、交融的实证。
学界一般将古埃及、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古印度和古代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从地理上归结为“大河文明”,它们分别对应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大河与古文明的发生相关联,不仅因为这些大河所处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发展,同样重要的是大河流域所形成更大的地理空间、更丰富的物产、更多的人力资源,推动着社会的复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