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博弈中的最优策略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据大公报报导,特朗普“对等关税”的税率诞生于荒诞的算法,所以本质不是贸易问题,而是博弈问题,中美博弈接下来的核心是谈判。
对于美国而言,与中国这样的大国谈判并没有太多实际好处,更多是寻求面子上的让步,以便在政治上有所交代。向大国要“面子”,向小国要“里子”,索取经济利益。这也是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核心目的,并非像纳瓦罗、莱特希泽等理想主义者所期望的那样,通过“关税墙”来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和自主产业化,而是通过获取经济利益解决美国的财政与债务问题。
美国挑起关税战之后,中国“以牙还牙”的博弈策略,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额外的衰退担忧,也在破解美国的谈判筹码。今年4月,多家华尔街投行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测,上调了美国经济衰退与美股下跌的概率,因为美国的破坏性政策将引发报复性关税,从而对商业情绪和供应链构成重大打击。
“以牙还牙”策略为其他国家赢得了90天的缓和期,也为中国企业争取到90天的转口贸易时间窗口。在“压力测试期”内,制造业企业可制定贸易摩擦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并与供应商及客户们进一步探索拓展出口转口的可能性。于中国而言,拉长博弈的战线意味着更低的博弈成本和代价。
特朗普的底牌有三张:一是其他国家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度;二是利用美国的军事力量作为筹码,要求部分国家增加军费开支;三是借助美元霸权来做文章。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部分非美国家缺乏有力的谈判筹码,原本不得不付出实际的经济利益。而中国“以牙还牙”的博弈策略,给予非美国家一个认清时势的机会。
中国展现“大国范本”,也给非美国家释放出新讯号:首先,中方强硬的态度能使美国的谈判筹码逐渐减少,最终为了结束谈判而付出的代价或远低于直接妥协。其次,一些国家不仅与美国有经贸关系,与中国也有密切往来。如果因过度倒向美国而损失了中国供应链或者市场,结果可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