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新发现!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据新华社报导,一年一度考古盛会,十地十项重大发现,讲述泱泱中华的故事。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
四川资阳蒙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从30个参评考古项目中脱颖而出,这“十大”经过了严格的初评、终评等环节,代表着考古界的专业共识。
“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是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涵盖了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夏商周考古、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佛教考古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宣布入选结果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点赞道。
自1991年开始评选以来,这已是第35次评选年度“十大”。从东到西,从内陆到边疆,新一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哪些特点?
规模广大、跨度宏大——
蒙溪河遗址群第一地点(即蒙溪河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下汤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洼遗址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发现了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级别最高的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周原遗址总面积逾30平方千米,是最大的先周文化聚落和西周都邑聚落……先辈们筚路蓝缕,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个个规模惊人的遗存。
要形成这样大的遗址,背后是经年累月的营建。
莫尔寺遗址始建于公元1世纪,约9世纪末10世纪初废弃;玛不错遗址可分为4期,距今5000年到2000年;蒙溪河遗址群的时间跨度更是从距今10万年到约5万年。
透过考古这扇窗,我们看到横亘古今的勤劳与智慧、伟大与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