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吉林直面难题

  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尽管政府服务问题整改率达92%,但企业信心指数仍波动;过度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仍存在;交通文体设施分布不完善不均衡,难以留住人才……3月28日,十二届吉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聚焦营商环境,当地干部亮短板、谈举措。

  会上敢于自我揭短的数据和问题,让与会者找到发力方向;会后动真碰硬的改革举措,正一步一步落地实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吉林以改革精神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当地干部换位思考,多从企业角度看问题、找堵点,纠树并举、标本兼治,把“政策红利”变成民营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深入调研找出问题——  

  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短板,企业提出政务、市场、法治等6个方面18个问题

  长春某中小企业工作人员反映:“企业融资不容易,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也没有全都享受到,创新创业的‘隐形门’真的破了吗?”

  “我们出去招聘,因为天冷、地远、基础设施不够好,吸引人才很困难。”有企业负责人无奈感慨,“想发展,就要从营商环境这儿发力。”

  吉林省委深改委第十一次会议上,一份覆盖12862家企业的评议报告被投影在大屏上:样本企业对政府服务评议总体平均分较上年下降2.22%,对本地经济形势信心平均分较上年下降1.09%,对本企业发展的信心平均分较上年下降2.29%。

  通报样本企业提出的政务、市场、法治、要素、创新、生活等6个方面18个问题,一览无遗。“客观又直观,走下去调研,就能发现问题。”一位参会干部坦言,“坐得难受,自我陶醉滤镜被狠狠扒掉。”

  吉林、浙江是对口合作省份,有干部直言,与浙江相比,吉林发展民营经济表面上看是缺产业、缺企业、缺人才,深层次则是政府服务和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