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对“全球南方”的态度认知与政策取向

  中评社╱题:西方世界对“全球南方”的态度认知与政策取向 作者:陈小鼎(兰州),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兰州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昌宏(兰州),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近年来,大国竞争与局域冲突激荡交织,安全取向日益成为国家对外行为的主要考虑,世界政治随之呈现出极端化态势。面对“全球南方”的兴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同频共振,就态度认知与政策取向达成基本共识。西方世界认为“全球南方”逐渐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战略自主性凸显幷且利益诉求多元。西方世界对“全球南方”的战略偏好聚焦于将中俄剥离“全球南方”、重视与新兴经济体的深度链接、注重气候变化和人道主义援助合作等方面。为确保竞争优势,西方世界通过构筑盟伴体系、联动区域组织、诱导新兴国家竞争等举措,试图固化“全球北方”霸权地位,促成“压俄遏华”国际战线,分化“全球南方”,进一步实现自身的战略利益。对西方世界政策取向的清醒认识有助于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南南合作与引领“全球南方”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球南方”已然成为西方战略界的流行词。“全球南方”国家主要包括非洲大陆、拉美地区以及部分亚洲和大洋洲国家。2024年发布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报告显示,西方七国集团(G7)国家的多数民众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和其他一些“全球南方”国家将会更加强大,而西方国家将会停滞不前甚至走向衰落。西方世界密切关注“全球南方”的发展态势。目前国内学界对“全球南方”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对“全球南方”概念的源流辨析、以印度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发展前景分析以及中国在“全球南方”的立场担当,对西方世界如何认知“全球南方”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将系统阐释西方世界对“全球南方”的态度认知、战略偏好与政策取向。

  一、西方世界对“全球南方”的态度认知

  “全球南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相对滞后,却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西方世界认为“全球南方”的兴起挑战了传统的国际格局,成为变革国际秩序的关键力量,“全球南方”战略自主凸显幷且利益诉求多元,对国际体系转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世界眼中的“全球南方”呈现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全球南方”是变革国际秩序的关键力量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全球南方”的兴起对二战以来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造成冲击。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和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多次提到“世界的多极化特征”,其中就包括“全球南方”的崛起。“全球南方”的持续发展和部分南方国家的集体崛起改变了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成为重塑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全球南方”的崛起改变了既有全球实力结构对比。随着全球事务的力量中心正逐渐向南方转移,打破了长期以来国际事务由北方国家主导的格局。作为“全球南方”重要组成部分的金砖国家,已然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23年6月,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金砖国家外长会议重点探讨金砖国家扩员以及减少北方国家主导金融体系的风险机制。同时,二十国集团(G20)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决策平台。2024年七国集团领导人在意大利博尔戈-埃格纳齐亚(Borgo Egnazia)发表声明,称G20是目前应对紧迫发展和全球挑战的重要平台,欢迎多边开发银行取得重大进展。①“全球南方”兴起引发了国际格局的变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多元和平等的方向发展,加剧了西方世界的不安感。

  另一方面,“全球南方”的崛起推动了全球发展治理模式的多元化。加拿大政府发布的国际发展部长简报指出,“全球南方”的崛起使得全球发展治理模式不断演变,西方需要对此提高包容性。②长期以来,南方国家在全球发展过程中仅扮演辅助角色。近年来,“全球南方”取得巨大经济成就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向全球150多个国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平台,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优势。此外,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革命、巴西的农业和资源开发等也为全球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南方国家在推动全球发展模式多元化的同时强调包容性与可持续性,为全球治理注入新的活力,打破了西方“一言堂”。

  (二)“全球南方”战略自主凸显

  随着大国战略竞争的加剧,“全球南方”国家面临着日益迫切的选边站队压力。然而“全球南方”的独特性就在于“非西方,谋求自主发展”。美国史汀生中心研究员奥德·达纳尔(Aude Darnal)强调重视“全球南方”国家的战略自主性,可以减少传统大国竞争的许多因素,幷有望建立具有实际全球合法性的国际秩序。③当前,南方国家坚持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再简单跟随大国或盲目选边站队,日益体现出独立性和自主性。

  “全球南方”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幷没有一味追随美国,而是秉持独立立场。美国卡内基公司下属的“安全背景”(Security Context)智库发文指出,没有一个“全球南方”国家签署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实质性制裁,尽管受到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许多国家仍与俄罗斯保持着友好关系。④“全球南方”国家对俄乌冲突的看法往往根据自身利益寻求安全最大化,更加关注冲突对经济的破坏性影响以及恢复稳定的必要性。同样,自新一轮巴以加沙冲突以来,“全球南方”再次与西方阵营产生分歧,幷且强烈抨击西方国家对冲突双方所采取的“双重标准”。美国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的在线杂志“Responsible Statecraft”刊文指出,美国在巴以问题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孤立,它不再是领导者,而是一个异类,尤其是在“全球南方”国家中。⑤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绝大多数南方国家拒绝或避免充当美西方势力所在地区的代理人,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展现独立姿态、发挥独立作用,在地缘政治竞争中彰显更多的能动性。

  (三)“全球南方”利益诉求多元

  2022年5月26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讲话中提出“全球南方”国家中存在“骑墙派”、新的“不结盟派”或“对冲中间派”。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发布的《战略相互依存:欧洲在中等强国世界中的新方针》指出“全球南方”国家既相互依存也偏好各异。国际合作不是零和游戏,可能会同时与不同的合作伙伴在安全、经济和贸易、技术升级以及国际秩序等领域进行接触,南方国家尝试通过推行灵活的合作与对冲策略,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具体而言,近年来印度逐步扩大了合作伙伴关系的多样性,是目前“全球南方”中为数不多自身实力显着且正在稳步向西方靠拢的国家。巴西和南非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外交政策显现出更深层次的复杂性,反映出多边结盟的立场。印尼在武器系统供应上曾严重依赖美国,在美国因所谓“侵犯人权”问题实施制裁之后,转向俄罗斯、欧洲、中东以及韩国,实现国防供应链的多元化。沙特阿拉伯的首要任务是平衡与其主要安全伙伴国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中国以及主要欧佩克+能源伙伴国俄罗斯的关系。土耳其具有北约成员国及“全球南方”成员的双重身份,总统埃尔多安(Erdogan)表示“世界大于五个”,这一言论反映了土耳其对推进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主张,试图藉此扩大全球影响力。南方国家的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观点:当今世界已不再统一,“全球南方”国家远非铁板一块,美国最成功的参与形式是认识到这些国家的差异和共同点幷采取行动。⑥

  当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充分正视“全球南方”的兴起,根据自身战略需求,研判“全球南方”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态势。

  二、西方世界对“全球南方”的战略偏好

  西方世界对“全球南方”的战略偏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主要聚焦在将中俄剥离“全球南方”、重视与新兴经济体深度链接以及关注气候变化和对外援助三方面。

  (一)强调将中俄剥离“全球南方”

  出于大国政治回归和地缘政治需要,美国、日本及部分欧盟国家开始构建西方版本的“全球南方”叙事,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南方”之外,同时唆使相关盟国和国际组织不承认或取消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和发展中国家地位。2020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中国应该失去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主张。2023年3月2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415票对0票一致通过寻求剥夺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法案。美国政客的目的不仅是要取消中国的优惠待遇,更是要将中国从“全球南方”中剥离出来。同时,鉴于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作为最大核弹头库存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地位以及在“俄乌冲突”中对国际秩序的变革能力,很难将俄罗斯视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所定义的南方国家或北方国家的一部分。

  西方主流观点主张将中俄剥离“全球南方”。2023年在德国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设置了“南北合作”专场讨论,美英等国代表强调中国不属于“全球南方”国家。会议发布的《慕尼黑安全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和俄罗斯正在争取“全球南方”对变革国际体系的支持。同年,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日本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上表示,“全球南方”许多国家对中国和俄罗斯感到失望。2023年12月1日在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卡德里·利克(Kadri Liik)在《来自俄罗斯的爱:莫斯科如何吸引全球南方》一文中阐述了俄乌冲突使得俄罗斯和西方陷入了争夺“全球南方”支持的竞争之中,双方都希望世界其他国家与他们站在一起对抗对方。此外,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约翰·伊肯伯里(G.John Ikenberry)教授将中国与俄罗斯划分为“全球东方”的代表,幷指出受到俄乌冲突影响,当今世界已朝着由“全球西方”“全球南方”“全球东方”组成的“三个世界”发展。⑦该观点否认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意图分化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削弱中国对“全球南方”的引领力。尽管也有部分西方智库将中国划入“全球南方”阵营,但在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中为了自身狭隘的战略利益,一直试图将中国与俄罗斯排除在“全球南方”之外。

  (二)重视与新兴经济体的深度链接

  随着“全球南方”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提升,西方国家对“全球南方”产业升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前,西方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议题“泛安全化”盛行,全球生产链、供应链与价值链出现了重大调整。各国政府敏锐地意识到保护关键技术和能源供应免受突发政治动荡或国际紧张局势影响的重要性。一些国家出台政策要求相关企业缩短供应链,将供应链重新带回本国或本地区,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美西方正在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加强与南方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那些资源丰富、地缘优势显着、市场潜力巨大的国家。拜登政府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旨在重塑关键矿产供应链幷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美国正在利用该框架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进行更多协调,加深西方世界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印度尼西亚等矿产丰富国家的联系,削弱中国在包括锂、镍和钴等关键矿物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美国主导的美日蒙三边会议将关键矿产列为首要议题,幷与赴美访问的蒙古国总理罗布桑那木斯来·奥云额尔登(Luvsannamsrai Oyun-Erdene)就稀土、铜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开采达成了协议。2022年6月,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领导人、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共同宣布启动一项名为“全球基础设施伙伴计划”(PGII)的基建计划,拜登总统宣布七国集团将在2027年以前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将通过赠款、联邦融资和私人投资筹集2000亿美元,从而提升对“全球南方”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