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栖架护草鸮 屏科大野保所获奖

草丛中育雏的草鸮。(屏科大野保所提供)

  中评社屏东4月15日电/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简称屏科大野保所)多年前在旷野架设猛禽栖架,保育以“猴面鹰”(草鸮)为主的各式禽鸟,成果不仅登上国际期刊,今年更获得媒体大学社会责任奖的“生态共好组楷模奖”。对从求学期间就引进栖架、如今已从学生变成老师的野保所助理助授洪孝宇来说,获奖可说是八年来对他们在动保创新作为的肯定。

  台湾的草鸮属于东方草鸮的特有亚种,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地带的草生地。由于远看时脸部长得像猴子,常被叫作猴面鹰,是台湾唯一的地栖型猫头鹰。草鸮是一种夜行性的猫头鹰,偏好活动于开阔草生地及农业区域,以小型哺乳类为食,对于控制环境中鼠类数量、减少农业损害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受到栖息地与人类活动高度重迭,草鸮的生存空间不断因为土地开发等因素而丧失。田间不当用药间接导致草鸮误食中毒野鼠致死。防鸟网的非刻意猎捕行为,无形中也增加了草鸮受伤或死亡的机会。又因草鸮繁殖选择于地面筑巢,容易遭遇游荡犬只的攻击进入,因而面临严酷的生存危机。由于数量稀少和整体族群现况不明,在“野生动物保育法”中被公告列为“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

  台湾农田过去因惯行农法使生态功能下降,捕食老鼠的猛禽更常发生因老鼠药中毒的生存危机,其中濒临绝种的一级保育类动物、被称为“猴面鹰”的台湾草鸮更是岌岌可危。2017年年还是博士生的洪孝宇即参考海外作法引进栖架,后续并协助“农业部”推动草鸮生态给付政策,即能守护农产又可保护濒绝动物。

  栖架为5到7公尺高的竹竿上方设有便于栖息的枝架,再以3条绳子与地面固定,成功吸引猛禽进入农田捕鼠,为了观测更多的猛禽生态。屏科大野保所与认同友善环境、无毒农法的农民合作架设,成功吸引猛禽进入农田捕鼠。为了观测更多的猛禽生态,洪孝宇还结合自动相机,不仅纪录到草鸮捕食老鼠的珍贵画面,也拍到许多猛禽的降临。全球首创的监测技术守护猛禽还能有效观测,突破过去难以寻获草鸮栖地困境,此技术2022年发表于国际期刊。

  配合的农民们亲眼见证老鹰飞进田里捕老鼠,看见活生生的猛禽悠游,是什么都比不上的喜悦。加上若申请生态给付的对地给付,每公顷还有一定的补助,加上动保意识渐涨,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投入。

  洪孝宇说,经过多年的游说,目前有约80位农民的120支栖架散布在百公顷左右的农田里,希望猛禽栖架成为友善农业的标准配备,打造农田生态永续典范。

草鸮捕食老鼠的珍贵画面。(屏科大野保所提供)

野保所助理教授洪孝宇以《农田旷野立栖架 保育濒危猴面鹰》方案,获得媒体USR“生态共好组楷模奖”。(屏科大提供)

屏科大野保所鸟类生态研究室所特制的栖架加自动相机。(屏科大野保所提供)

草丛中育雏的草鸮。(屏科大野保所提供)

  中评社屏东4月15日电/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简称屏科大野保所)多年前在旷野架设猛禽栖架,保育以“猴面鹰”(草鸮)为主的各式禽鸟,成果不仅登上国际期刊,今年更获得媒体大学社会责任奖的“生态共好组楷模奖”。对从求学期间就引进栖架、如今已从学生变成老师的野保所助理助授洪孝宇来说,获奖可说是八年来对他们在动保创新作为的肯定。

  台湾的草鸮属于东方草鸮的特有亚种,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地带的草生地。由于远看时脸部长得像猴子,常被叫作猴面鹰,是台湾唯一的地栖型猫头鹰。草鸮是一种夜行性的猫头鹰,偏好活动于开阔草生地及农业区域,以小型哺乳类为食,对于控制环境中鼠类数量、减少农业损害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受到栖息地与人类活动高度重迭,草鸮的生存空间不断因为土地开发等因素而丧失。田间不当用药间接导致草鸮误食中毒野鼠致死。防鸟网的非刻意猎捕行为,无形中也增加了草鸮受伤或死亡的机会。又因草鸮繁殖选择于地面筑巢,容易遭遇游荡犬只的攻击进入,因而面临严酷的生存危机。由于数量稀少和整体族群现况不明,在“野生动物保育法”中被公告列为“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

  台湾农田过去因惯行农法使生态功能下降,捕食老鼠的猛禽更常发生因老鼠药中毒的生存危机,其中濒临绝种的一级保育类动物、被称为“猴面鹰”的台湾草鸮更是岌岌可危。2017年年还是博士生的洪孝宇即参考海外作法引进栖架,后续并协助“农业部”推动草鸮生态给付政策,即能守护农产又可保护濒绝动物。

  栖架为5到7公尺高的竹竿上方设有便于栖息的枝架,再以3条绳子与地面固定,成功吸引猛禽进入农田捕鼠,为了观测更多的猛禽生态。屏科大野保所与认同友善环境、无毒农法的农民合作架设,成功吸引猛禽进入农田捕鼠。为了观测更多的猛禽生态,洪孝宇还结合自动相机,不仅纪录到草鸮捕食老鼠的珍贵画面,也拍到许多猛禽的降临。全球首创的监测技术守护猛禽还能有效观测,突破过去难以寻获草鸮栖地困境,此技术2022年发表于国际期刊。

  配合的农民们亲眼见证老鹰飞进田里捕老鼠,看见活生生的猛禽悠游,是什么都比不上的喜悦。加上若申请生态给付的对地给付,每公顷还有一定的补助,加上动保意识渐涨,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投入。

  洪孝宇说,经过多年的游说,目前有约80位农民的120支栖架散布在百公顷左右的农田里,希望猛禽栖架成为友善农业的标准配备,打造农田生态永续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