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研究

(图源:新华社)

  中评社╱题:新质生产力赋能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研究 作者:王勇(厦门),理学博士、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经济一体化平台副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港澳台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侧重于利用知识和技能提升生产效率。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将为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创造出难得的新机遇和利好,为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基于此,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等,有助于推动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促进大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大陆实现以创新为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为大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期间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①。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侧重于利用知识和技能提升生产效率。同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推动在闽台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②。基于此,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等,有助于推动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促进大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推动大陆实现以创新为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为大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新质生产力对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影响

  (一)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意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③。首先,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引领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向更高效、智能化的方向转变,促进新商业模式和新产业形态的涌现④;其次,从社会全面进步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应用,使社会服务更加普及和便捷,很大程度提升了社会公平性和包容性,增进了公民福祉;再者,从文化繁荣发展角度看,新质生产力可以使信息技术革新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丰富了文化表现形式,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另外,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技术和循环经济,促进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看,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国家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硬实力,也提高了国家的软实力。

  与此同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体现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⑤。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更高素质的劳动者。由于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而大陆目前亦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对人才的界定,提出熟练技术工人和大国工匠等,同期,台湾则拥有成熟完整的技术工程师及技工体系,基于此,将成为大陆近期进一步调整的方向和拓展两岸合作的新领域。第二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是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涵盖两方面,一是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内的实体形态生产工具。二是包括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在内的非实体形态生产工具。第三方面,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是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伴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劳动对象的拓展方向体现为:不断面向深空、深海、深地扩展,新的物质资料不断转化为劳动对象,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成为重要劳动对象。由此,新质生产力的实质内涵即为发展创新性技术以形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间更有效的协调,其主要特征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是先进生产力,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二)新质生产力对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将极大地推动大陆高质量发展。同时,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也将为台企在大陆投资发展创造出难得的新机遇和利好,为台企在大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大陆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府政策支持和推动,将为台企提供更多应用高新技术及设备创新发展的机遇,极大地鼓励和促进台企在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上的投入与尝试,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台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大陆在生物医药、大数据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拥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而台湾所具备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将为大陆与台湾的企业合作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市场基础,有助于推动大陆与台湾的企业在生物医药、大数据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拓展更多合作,共同研发新的技术和设备,共同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而共同推动新兴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实现大陆与台湾的资源优势互补;再者,2024年大陆两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会吸引更多台湾科技界、金融界等相关产业领域的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基于台青在生产链创新、绿色化等方面观念上拥有的比较优势和大陆完善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开展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嫁接⑥和创业。

  二、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况

  伴随着大陆“十四五”规划推动数字化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大陆将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加快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数字产业协同发展等,在此情形下,大陆台企积极投资“智造”能力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加速。例如: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运用自动化生产技术打造出多条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呈现为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车间将大尺寸液晶面板自动搬运上传送带,机械手臂则快速精确对其喷胶、固化等;2020年,该企业还成立数字化委员会⑦,专门负责规划、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大陆投资生产高端女装的台企欣贺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拥抱”数字化,推进企业生产数字化应用和信息化改革,呈现为在生产车间里运用机器手开展刺绣和智能裁剪;此外,该企业于2020年在厦门积极打造智能化工厂,通过建立信息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对门店终端及市场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反馈至研发设计、商品企划、采购、生产等环节,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体系、物流体系解决服装生产、供应链中的个性化、碎片化难题,提升了营运精细化程度;同时,该企业还通过软件平台实现智能任务分配⑧,由机器人根据订单智能拣选、搬运、存储,实现新货入库、新货出库等业务多线程处理。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陆A股上市台企,携手IBM公司,推进全面数字化进程⑨,加速产业转型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期间,该企业积极推动包括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赋能、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营销等在内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从战略、研发、产销运营及支撑平台,分层构建数字化经营体系。

  (二)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体现在八方面:第一方面,部分大陆台企的系统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但数据质量问题却成为部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羁绊。一些台企的数据存在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导致决策失误和效果不佳。而且,数据孤岛现象也普遍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和利用,影响了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第二方面,大陆不同产业、行业领域和各地区的台企数字技术发展不均衡。其中,第三产业领域的台企数字化发展较为超前,但第一、二产业领域的台企数字化发展相对滞后。第三方面,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大陆台企在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对国外依赖性仍较大,对其数字化转型形成严重制约。第四方面,数字技术尚未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地融入到台企经营中。制造业是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制造业台企数字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较多台企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仅停留于服务等非生产环节,而企业生产的关键核心环节的数字化程度仍偏低。第五方面,大陆台企的产品供应链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台企所生产的数字产品技术专业性强、制造工艺复杂,整个产品供应链涉及多个国家、厂商,使得这些台企的生产设备和提供的服务易被攻击。例如:投资芯片制造业台企,其芯片生产线涉及50多个行业⑩、数千道工序,零部件供应商来自多个国家,供应链安全风险防范任务艰巨。第六方面,大陆中小型台企数字化转型人才短缺。目前,在大陆投资经营的中小型台企在进行数字经济转型时面临数字人才、数字转型规划以及缺乏产业典范等方面的挑战。第七方面,大陆台企推进数字化转型面临新型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商业秘密、数据权益等新的知识产权类型,当前对台企在大陆投资经营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对数据权益等新型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需有效优化。第八方面,部分大陆台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抵触方面对数字化转型形成障碍。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但部分在大陆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台企仍然采用层级式组织结构,导致信息传递缓慢、决策效率低下。这种企业组织结构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创新和协作,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难以迅速做出反应。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也是一场文化变革,部分台企的员工由于害怕失去现有利益或担心无法适应新环境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抵触心理。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大陆台企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数字经济建设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以其对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已成为增强中国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力量。这种配置包括传统的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本、土地的优化使用,还涉及数据、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在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数据资源被视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将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数据的出现和应用,为劳动过程提供了除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的生产要素,以数据为核心实现了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同时,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效率、高价值的数据,不仅会催生大数据产业,增加了新的专业化分工环节,而且对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亦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潜能,不断提升各类生产要素的数智化水平⑪,由此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基于上述,一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鼓励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提高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利用效率,以支持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数据要素化与要素数据化,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红利,同时,需搭建跨区域与跨主体的数字平台,强化数字化要素供应链体系,实现资本、人力向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创新等领域倾斜;第三方面,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致力于构建技术服务平台,融通在大陆投资发展的大、中、小型台资企业、其他内外资企业的研发资源,实现数据等创新资源共享,提高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利用效率,以支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弥补基础创新和产品开发之间的空白地带,同时,推动大陆台企作为产业主体与其他在大陆投资的内外资企业强化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第四方面,资本与技术的整合至关重要,大陆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化改革,从而更有效地将金融资源引向创新领域,特别是支持初创和技术型大陆台资企业,优化投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尤其是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以促进大陆台资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