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加速“去美国化”进程
中评社北京4月14日电/据大公报报导,特朗普政府一连串滥施关税骚操作已经挫败,中国“奉陪到底”的硬刚则迎来胜利曙光。
首先是美国自身的后退。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宣布豁免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对等关税”,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对华关税松动的首个信号”。毕竟,美国所进口的电子产品,主要来自中国。这也意味着特朗普政府“草台班子”决策混乱和缺乏基本的治理能力。
其次是特朗普滥施关税之举拗不过美国股债汇三大市场的危机。更讽刺的是,当特朗普政府随意祭出关税大棒,特别是对中国像赌徒一般猛加关税时,美国海关甚至来不及更新系统进行应对。相比之下,中国稳扎稳打的精准反制,每招都打在美国的“七寸”上,尤其是外交、商务、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从政策协调到系统升级再到执行层面,无不显示出中国的体制优势。对此,美国一些智库机构的共识是,相比特朗普政府的粗莽蛮干毫无章法,中国针对美国对华极限施压的关税战,已经准备了6年多。因此,相比特朗普2.0的横冲直撞,中国应对可谓刚柔兼济。
相比美国对多边主义的破坏性,中国则占据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大义。当特朗普政府亲自毁掉美国建构的全球贸易规则时,不仅暴露了以往美国政府坚守“基于规则的秩序”的虚伪,也揭开了美国政府霸凌全球不讲规则的真面目。相比之下,中国对全球多边主义的坚守与捍卫,也给全球树立了中国讲规则、守规矩、利全球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更重要的是,中国对美博弈展示的大智慧、好形象,也是中国实力担当的体现。经过中美两国几个回合的博弈,也揭示了全球贸易秩序的裂变与重构,即美国单边霸权开始退潮与多边规则的创新突破,中国正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从“丛林法则”向“共生规则”演进。
因此,中欧电动企业谈判达成突破性共识。欧盟同意以“最低进口价格”机制替代惩罚性关税,中国车企若以不低于协商价格出口即可免缴关税,差价可自行保留。这一机制的价值具有显然的互利性。以比亚迪为例,该车企以2.9万美元定价搭载兆瓦级充电技术,既满足欧盟市场准入条件,又通过技术溢价实现利润空间,打破了“低价倾销”的指控逻辑。而欧盟态度的转变,则源于对“绿色转型”目标的务实考量:与其用关税阻隔中国电动汽车,不如通过规则将其纳入自身减排框架。这种互利双赢,为全球贸易争端提供了经验,当光伏、储能等领域面临类似摩擦时,价格承诺机制或将成为化解矛盾的通用工具。此外,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三年三访中国,推动欧盟调整对华战略,从“防范性竞争”转向“必要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