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经济激活老乡力量 博后乡村产业绽放

“花开博后,圆梦小康”,博后村依托玫瑰花种植为村民增收(中评社 叶佳怡摄)

  中评社三亚4月11日电(助理记者 叶佳怡)4月10日,由中国记协与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共同主办,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自贸封关看海南”港澳台媒体记者集体采访活动在三亚启动。三十多位来自港澳台的记者来到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南部、黎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博后村,探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早年博后村土地是盐碱地,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过去村民只能依靠种植椰子和养猪增加收入来维持生活,人均年收入仅5000余元。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博后村玫瑰谷考察,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暖心话语后,博后村依托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博后村通过发展民宿产业、企业务工、土地出租、庭院经济等,村民收入大幅提升。至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000元,开创各族群众共同发展致富的良好局面,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进步+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博后村还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以玫瑰文化、黎族文化、创意文化为底蕴,博后村建设了多个黎族文化培训基地,以老带小、以练促学,注重培养下一代的黎族手艺传承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此外,博后村还重视打造黎族文化振兴品牌,挖掘黎族文化,品牌化思维整体谋划,多方位发展产业,推动博后“民宿+”建设,有力拉动了本土消费市场。

  如今的博后村,早已挣脱了盐碱地带来的贫困,在民宿经济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与民族文化传承并行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在自贸港建设与封关运作的时代浪潮中,博后村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持续释放发展潜力,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一颗璀璨的乡村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