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深供水60年有力支撑香港繁荣盛景

  中评社北京4月2日电/据人民网报导,今年是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60年来,工程对香港供水超300亿立方米,满足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为“东方之珠”的繁荣盛景提供有力支撑。

  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4天才能供水一次,每次供水仅4小时,300多万人生活陷入困境。在香港的危急时刻,经周恩来总理特批,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以济香港之困。

  1965年3月1日,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全长83公里的东深供水工程仅用时1年就建成通水,从此终结了香港极度缺水的历史。其后,随着香港用水需求日益增长,该工程又先后进行了三次扩建、一次全面改造,年供水规模也从建设初期的0.68亿立方米提升到24.23亿立方米。

  受访专家认为,这项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民生工程,不仅成为滋养香港同胞的生命之源,也成为助推香港经济腾飞的坚实保障,助力香港从传统加工制造业向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转型。

  东江水源于江西赣州寻乌县、安远县一带的青山翠谷,南流500多公里,经东深供水工程进入香港。工程建成和运行之初,香港还未回归,东江沿线通力合作,做好水源保护工作。从江西赣州到广东河源,再到广东东莞、深圳……一棒棒的接力守护,体现内地对香港流动的深情。

  在江西赣州,民众倾心保护东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将水源区域林场划为重点保护区域,建立起最严格的森林保护制度,并强化了护林员配备工作。在广东河源,当地先后拒绝了超500个总投资600多亿元的可能影响水质的工业项目落户,并已经累计投入上百亿资金用于整治全市河流。

  瞭解到工程建设历程后,香港高主教书院学生张焜杰十分感慨。“东江供水工程是内地对香港关爱的见证。这份情谊让我意识到,内地和香港一直是一家人,香港遇到什么困难,内地都毫不犹豫地为香港遮风挡雨。”张焜杰说。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和香港加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东深供水进入新发展阶段,演绎出更多沿线居民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