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聚焦痛点,整治临时用电转正难问题
中评社北京4月9日电/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导,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枫溪村炉峰小区渐次亮起温暖的黄色灯光。得益于“临时用电转正难”问题专项整治,这个曾经晚上只能使用临时电的小村庄告别了用电难题,村民们用上了放心电和便宜电。
群众利益无小事。浙江省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临时用电转正难”问题,持续深化专项整治,按照“党委和政府主导、纪委监委主推、供电部门主战”的联动体系,坚持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同向发力,通过一线走访摸清问题根源、破立并举实施专项整治、健全完善一揽子制度机制,确保群众用上电、用好电,切实提升幸福感、满意度。
一户不漏、一村不落,全面摸清“临时用电转正难”问题底数
临时用电,也被称为“临时基建用电”,是在建设施工期间使用的电力形式。临时用电一般是在施工建设阶段申请的,只能满足施工建设,不能满足居民入住后的正常生活。临时用电用户一般以0.75元/度的工商业电价支付费用,明显高于一般正常居民用电均价。然而,此前在移民拆迁安置、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临时用电不得已成为居民日常用电的情况,在浙江省部分农村地区并非个案。
“动不动就跳闸,虽然装了电梯可根本不敢用。室外拉得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因为超荷载常常容易起火,让人天天担惊受怕……”像义乌市廿三里街道东莲塘村,旧村改造联排住宅早在2020年就建设完成,但临时用电问题一直困扰着该村村民,乱拉的飞线不但影响村容,其中的安全隐患也让人十分忧心。
天台县始丰街道泉亭小区也存在同样问题。该小区共计393套安置房,已于2023年3月完成竣工验收及备案,但由于相关部门在小区安装汽车充电桩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导致无法正常送电,到2023年底仍未通电,前期入住的住户只能使用小区的临时用电。
电价高、负荷小、安全隐患大,群众对临时用电问题反映强烈。浙江省纪委监委紧盯群众关切,将农村拆迁安置过程中的“临时用电转正难”问题纳入专项整治范围,确保一户不漏、一村不落。在省纪委监委的全力推动下,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和供电部门相互联动、上下贯通,针对“临时用电转正难”问题进行大起底、大排查。经排查,全省共有8个地市的293个村(社区)存在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