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秘:两岸统一大势未变 应续推融合发展
中评社香港4月6日电(记者卢哲)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两岸关系发展态势与内外影响因素”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秘表示,面对台海局势的风云变化,我们仍要从大局大势上来看问题。虽然赖清德开始进行“台独”爆冲,但陆强台弱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两岸终将统一的大势没有改变;目前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并没有完全丧失,仍要继续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继续推进两岸关系融合发展。
李秘表示,两岸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自1949年台湾问题产生之后,两岸关系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至1987年。台湾当局在岛内实施戒严措施,在两岸采取对抗政策,让两岸人民隔绝了40年。这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第二个阶段是1987年至2019年。在1979年大陆宣布“和平统一”政策的推动下,台湾当局被迫在1987年开放老兵探亲。从此两岸关系进入了交流交往的阶段。两岸在政治上仍处于对立之中,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交流快速发展。虽然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曾提出“戒急用忍”和“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等政策,但是两岸交流仍持续上升。2008年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期以后,两岸各层面的交流都全面展开。
李秘说,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开始缩限两岸交流。一是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让两岸“两会”交流被迫中断;二是限制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并通过“台商回流”和“新南向”推动台商撤出大陆。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民进党当局以疫情为借口,阻挠两岸人员往来,并出台“反渗透法”、修订“国安五法”来恐吓台湾民众。与此同时,美国拜登政府为了遏制中国发展,也在蓄意制造两岸紧张,阻挠两岸交流。赖清德上台后,更是一再公开宣称“两岸互不隶属”,大肆宣扬分裂谬论,升高两岸对立对抗。最近赖清德又直接将大陆定性为“境外敌对势力”,推出了十七项应对策略,企图全面切断两岸各项交流,对抗统一大势。如果这“十七项策略”得到落实,两岸自1987年以来的交流交往局面将被改变,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高密度对抗,低密度交流”的新时期。
李秘提出,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李秘说,赖清德“十七项策略”的后续实施与影响效应,将成为影响台海未来局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赖清德要抗拒统一,离不开三个要件:一是美国的撑腰,二是台湾经济的支撑,三是岛内的战争动员。三者缺一不可。但目前看,这三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