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科学方法论 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中评社北京4月1日电/据光明日报报导,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近期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行了全面具体部署。全面落实、落地、落细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为方法论指引。“六个必须坚持”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一以贯之,昭示了教育强国建设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从方法论的高度系统概括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和熟练运用其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将教育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转化为教育一线的生动实践。

  坚持人民至上,彰显宗旨本质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强大的民生保障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之一。《纲要》首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文件中明确了教育的人民属性,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特质属性。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建设教育强国,就是要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试金石和根本标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高质量教育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和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强国建设中,还必须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办教、兴教、强教的智慧与力量。同时,教育不仅是民生,还是国计。把握教育强国建设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健全党领导教育和学校的体制机制,完善党中央重大教育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必须落实国计为重与民生为本的有机统一,促进民生和国计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相互促进。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中国道路

  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的教育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主解答。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这启示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