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东方 美在人文

  中评社北京3月31日电/据人民网报导,红墙碧瓦,和玺彩画,560余岁的庆成宫以开阔胸怀拥抱万千气象,见证不息的文化脉动。3月28日,以“大美东方  文化交响”为主题的“何以东方美”文化传播项目在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点之一的先农坛盛大启幕,并在庆成宫举办文化秀首站活动。

  从蔚然成风的“考古热”“非遗热”“文创热”,到跨界又出圈的“国潮”“国风”“新中式”,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机盎然。不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转化,中国人对美的独特认知、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始终是不变的文化密码。

  “何以东方美”启幕活动汇聚政府部门、文博机构、学术界、艺术界、企业界、媒体等多个领域的代表。主题文化沙龙上,嘉宾分享真知灼见,探求东方美如何与时代和合共生、与世界美美与共;沉浸式文化秀中,一系列跨界融合的文艺作品别开生面,生动展示东方美赋予艺术创新的无限灵感与广阔空间。

  何为东方美?与古为新,海纳百川。

  “从水墨丹青到丝竹雅韵,从亭台楼阁到精工细作,东方美不仅是东方智慧的诗意表达,更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永不褪色的文化基因。”正如主题视频《何以东方美》所阐释的,色、味、形、音、艺、韵构成了东方美的丰富维度,她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当今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呵护和匠心独运的创造中被激活。

  主题文化沙龙上,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宋慰祖深有感触:“中轴线是一条不断传承、发展的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带,是凸显‘东方之美’的标识和纽带。”天宫藻井冰箱贴“一贴难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发现,许多观众持冰箱贴与天宫藻井合影,与一脉相承的中华美学理念“相遇”。东方传统色“缃叶色”发布,多个领域合作复原“开化寺色谱”,在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游亚林看来,色彩是文明的直观注脚,东方传统色展示了中华美学的多姿多彩。

  何以东方美?弦歌不绝,日新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