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中评社北京4月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玉兰绽放,碧桃盛开,春潮涌动的北京迎来一场全球瞩目的科技盛宴。3月27日至31日,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举行。
几天来,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这一年度主题,1000余位嘉宾发表精彩演讲。335个外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与机构,29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252个国内外高校、304家创投机构、千余家科研机构和近万家科技企业参与相关活动,164家境内外媒体的1756名记者进行报导,数量均再创新高。
合作互鉴,携手向新。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及配套活动等128场活动圆满完成,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共议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论坛年会期间,与会人士分享创新思想,共话科技合作。
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合作共赢。在主题演讲环节,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热拉尔·穆鲁介绍,他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有着广泛合作,“我们将利用北京独特的前沿设施和学术资源,推动激光科学及其工业应用的突破。我坚信北京将成为激光科学的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