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州荔波 沉浸式体验非遗村落

游客在荔波县瑶山古寨观光游玩。(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中评社北京3月27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连绵的群山青翠如玉,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沿着石板路穿过3道寨门,便到了荔波县的瑶山古寨。古寨中,身着传统服饰的瑶族妇女席地而坐,家家户户门框上都挂着随风飘扬的红丝带与稻穗,游客在中央广场的巨型牛头铜鼓下驻足,感受着传统村落的神秘与质朴。

  瑶山古寨是贵州唯一的白裤瑶聚居村落,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陀螺之乡,当地瑶族群众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这里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居民在,游客来”,沉浸式文旅是瑶山古寨的特色。古寨景区在保留原始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增设了瑶药坊、竹编坊、瑶陶坊、陀螺工坊等体验工坊,发展竹编、陶艺等手工艺研学项目,让游客体验当地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魅力。景区建设时并未迁走原住民,而是让生活在此处的居民成为游客体验的一部分。在这里,游客可以一边欣赏村落美景,一边体验各种非遗项目,通过与本地居民的互动,沉浸式感受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众多元素中,游客对服饰最感兴趣。”在瑶山古寨从事多年讲解工作的孔丽平说。瑶山古寨的特色民族服饰“冠首服”由两片布料组成、于肩膀处连接,是白裤瑶女性的夏装款式,其独特大胆的设计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漫步在瑶山古寨中,身着传统服饰的居民随处可见,向游客生动展示白裤瑶的服饰文化。

  “网络上称这种服饰为‘两片瑶’,我们当地叫‘冠首服’,因为穿衣流程是从头顶往下套。早期冠首服里面不穿衣服,一方面体现母系崇拜,另一方面是因为早期族人为了食物常常要往热带迁移,穿这种服饰比较凉快。”孔丽平说,“网络上对我们的有些认知存在‘贴标签’甚至误解的情况,作为导游希望通过讲解让更多人瞭解真正的白裤瑶文化。”

  手工陶艺、粘膏染、陀螺竞技……游客被丰富的非遗项目吸引,在游览古寨和参与体验中对这里的文化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复旦大学研究生曹旭晨说:“一开始我被这里的瑶族服饰和饮食吸引,但瞭解得越多,我越觉得,自己不仅应该用双眼去看,更应该用镜头和笔去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瞭解古老神秘的白裤瑶文化。”

麦克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