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协新闻茶座:李德成解读藏传佛教转世制度
中评社北京3月28日电(实习记者 陈思远)中国记协3月27日上午在北京举办“新闻茶座”活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研究员李德成围绕“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缘起、发展和传承”这一主题进行介绍。李德成详细介绍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中国化进程,与境内外记者及外国驻华使馆新闻官进行交流并回答问题。
活佛转世制度的缘起与发展
李德成指出,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制度,其形成与佛教的缘起学说、“化身再现”理论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转生学说密切相关。吐蕃王朝崩溃后,西藏出现了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宗教首领在政教结合的势力中起到了凝聚人心和平衡协调的重要作用,这为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社会基础。
他表示,活佛转世制度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噶玛噶举派,噶玛拔希是第一个开创活佛转世制度的人。此后,活佛转世制度在元、明、清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格鲁派的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系统在明清时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重视和认可,形成了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
活佛转世制度的传承规范
李德成介绍,活佛转世的传承主要依靠一套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包括祈愿、寻访、认定和坐床典礼等环节。1793年,乾隆皇帝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活佛转世的程序。活佛转世制度在历史上形成了中央政府批准继任、依法管理、国内寻访等原则,确保了其有序传承,保障了信教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