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莲:香港教育发展将迎来黄金十年
中评社北京3月28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导,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香港、澳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并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及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是香港的金字招牌,在推动国际更紧密交流合作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于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中包办前四名外,明年还会接棒举办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暨展览。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日前在接受香港文汇报独家专访时说:“香港的教育发展将迎来黄金十年,要用好『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把握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发展机遇,相信在加强国际联系和促进跨文化人文交往的角色中,必定大有可为!”
全国两会早前胜利闭幕,蔡若莲表示,对两会精神和内容备受鼓舞,更充满期待和信心,因为她看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包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一,可见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伟大民族复兴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以教育优先的定位,加上国家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非常清晰,令人看到很有盼望。身为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她对此“既充满信心,亦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年全国两会又特别提到香港和澳门在国际联系之中的角色和作用,蔡若莲认为,教育正可推动文化和人文交往,与不同文化建立对话、交流和友谊,所以香港的教育大有可为,而推进香港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枢纽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
今年续加强宣传“留学香港”
蔡若莲表示,特区政府在过去两年推出了很多相应政策措施,而香港的高等院校亦不负所托,除了有5所资助大学位列世界百强,在最近公布的THE全球最国际化大学中,香港更包办了前四名,“可见我们的大学在课程和国际化都做得非常好。”
她说,特区政府在向全世界推广“留学香港”品牌是出钱出力、多管齐下,今年会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因为增加非本地生数量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除增加学额或提供奖学金之外,“我们一定要加大力度去接触最优秀的学校和学生,加强合作,吸引最优质学生来港。”
正率领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及八间大学代表在印度德里参与2025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暨展览的蔡若莲,昨日(27日)就在会上以“留学香港”为题发表演说,并从协会主席Venky Shankararaman手中接过会旗,揭开香港主办2026年会暨展览的序幕。她在香港文汇报访问中表示,这是国际高等教育界的盛事,亦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香港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和推广“留学香港”品牌的重要里程碑,未来会大力宣传,希望藉此“造好个势”,并热切期待全世界的高等教育界代表汇聚香江,携手推广高等教育的同时,更发挥香港作为枢纽、桥梁、窗口的作用,相信国家会组织内地高等教育界来港,在这个大平台与全世界一起交流。
八大赴欧美年会合设香港馆
大学校长会国际化小组今年会参与在美国圣地牙哥举行的美洲教育者年会暨教育展,以及在瑞典哥特堡举行的欧洲教育者年会。同样地,八大将联合设立香港馆介绍留学香港的好处,并以此作为窗口让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学生瞭解留学香港的情况。未来也会通过香港在海外设立的经济贸易办事处,把推广工作安排得更好,例如组织跨院校到外地宣传,并透过经贸办联系当地高中、商会等,以直接向家长和同学推介香港;同时亦会制作短片、网页及小册子等。
在宣传策略方面,蔡若莲表示,对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定位,例如会加强吸引欧美等传统教育输出国的院校学生来港交流,同时加大力度吸引“一带一路”、东盟及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来港,“这对于香港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她形容八大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教育的不同方面“正在高速互动”中,“希望通过香港作为国际交流平台,为民心相通贡献力量。”
初中课程加AI单元 培育探究精神
香港正致力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人才是第一资源。蔡若莲表示,创科人才的培育或科学学习不可以到大学才开始,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而有见各界都有丰富资源,局方成立了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希望整合不同部门及项目资源,统筹并提升资源的运用,以及检视相应的教学及课程评估模式等。
蔡若莲表示,督导委员会现时已开展工作,相信很快会举办一系列国际高峰会议,包括将人工智能(AI)应用于学科教育之中,同时也会组织本港教师参与国家和国际的数字教育大会,让整个香港教育界对于数字教育的未来发展有更多掌握。
她表示,局方在学科开发、课程发展及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在新学年推行小学科学科及相应调整初中科学科;在高小和初中课程分别加入编程和AI的单元,并优化了高中资讯及通讯科技科;推出了30小时的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培训证书课程、15小时的小学科学课程领导专业培训证书课程;优质教育基金、香港教育城和香港资优教育学苑亦各自有推动和培养同学有关AI和科技能力、素养的项目。
学与教博览改7月举行
蔡若莲特别提到,以往在12月举办的学与教博览,今年将会首次在7月举行。作为香港教育城成立25周年的重要项目之一,届时将会展示最新的数字教育工具及产品,还会邀来很多老师和学者分享如何应用AI推动数字教育、提升教学效能。
国民国安教育将持续加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者经常要思考的课题。蔡若莲表示,为国家和香港培养“一国两制”的接班人,他们需要兼具香港情怀和治港能力,以及国家观念和世界视野,而内地交流考察有助同学建立国家观念,这已成为高中公民科一部分,“亲身地看过、走过,对于认识国家而言非常重要。”
在体验的同时,瞭解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语言也必不可少,蔡若莲表示,教育局会不断优化有关中国文化历史以至世界历史的课程,也非常重视相关教师培训,使学习更生活化和有趣,让学生全面认识国家和世界,更准确地瞭解国家发展大局和世界发展大势。
爱国主义教育、守法意识和价值观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宪法、基本法教育,国民及国安教育方面都会持续加强,“尤其现时地缘政治复杂、国际环境多变的情况下,香港作为开放、多元的城市,同学面对四方八面的价值观及真真假假的信息,需要有良好判断能力,以及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自信和认同。”
多元活动增认识国家各领域
为此,局方设有“国民教育——活动规划年历”,结合不同重要日子去推进国民教育,使其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又推出“心系家国3.0”联校国民教育活动,透过舞龙、武术、书法、水墨画、常识问答比赛等亦文亦武的、丰富多元的活动,增加同学对国家不同领域的认识。
蔡若莲说,早前她便与2,000多名官立小学师生一起穿上华服,各自在团扇上绘画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水墨画,“有文化、有艺术,更创造健力士世界纪录。”她相信类似的活动可以让同学掌握国家的文化特色,亦增加了他们的文化知识,有助培养他们从小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职专教育选修人次增近倍
职业专才教育方面,蔡若莲表示,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应用科学大学发展,去年已有两所应科大获批准成立,同时亦成立了应科大联盟,共有4所院校作正式成员及附属成员,更联系了80个合作伙伴机构,“可想而知,联盟将会进一步推动职业专业与企业联动,让我们的职专教育更蓬勃发展。”联盟会展开多项工作,包括与内地及海外商讨进行学历和资历互认,以及进一步提升职业专才教育的社会形象等,让更多同学按照自身兴趣和强项选择出路。
蔡若莲强调,为配合职专教育发展,香港从高中阶段已设有应用学习科目,在2025至27年度有55个课程可供选择,内容相当吸引,加上局方也相应优化了高中课程结构,包括精简4个核心科课时,为同学腾出空间修读应用学习科目,令选修人次由以往的5,000跃升至现今约9,400,“差不多翻了一倍,让同学高中时已有应用学习科目的体验,发掘自身兴趣”;当衔接专上教育时,更能按兴趣和潜能去发展。
计划举办应用科学教育峰会
蔡若莲认为,职专教育在香港的地位和形象愈来愈高,乐见家长更广泛接受。她表示,应科大联盟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初举行应用科学教育高峰会,各应科大代表亦会一起外访,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应科大及应科大联盟对接,以构建更加广阔的合作平台,同时亦会与内地有更紧密合作,包括加强学分及学历互认等。
被问到今年会否有更多应科大成立,蔡若莲笑言,应科大联盟的两所附属成员院校正朝着有关方向发展,有院校已经“好努力,亦都好接近『冲线』时刻”,但最终还要视乎其能否符合标准,她对此审慎乐观,“相信不用花很多时间。”
特稿:用DeepSeek写讲稿省时轻松
中国在今年迎来“DeepSeek时刻”,该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更在全球掀起热话。作为人工智能(AI)科技的拥抱者和科技教育的推动者,蔡若莲紧贴时代步伐,将DeepSeek等生成式AI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之中。
蔡若莲认为,DeepSeek有整个思考过程,且思路清晰,可以与之有很多互动,例如会将访问题目交给它先行回答,看其如何回应,亦会使用它来帮助撰写文章、演讲稿和搜集资料,甚至乎翻译的速度都很快,结果让人满意,“完成后自己再对一对,可以节省很多工夫和时间。”
除了工作,DeepSeek也可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例如可以用于写诗。她笑言有朋友告诉她,可以向DeepSeek“问症”,既可以询问“中医”的看法,又可以瞭解“西医”的意见。
需查证内容真伪
但她不忘提醒大家,需要留意其内容的准确性,从各方面去求证真伪,包括引经据典时是否引得正确,是否有这样的一本书或一个人讲过这句说话,“当要认真将其使用在自己的文章或讲稿时,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小心查证。”
蔡若莲指,如果用户不是与生成式AI进行过长时间对话,以让其掌握到用户的个人风格,那么其答案大多是四平八稳,故若要有更多自己的个性、洞见、亮点或心得,就必须要自己在其回答的框架上再花心思加工,以丰富整篇内容。
中评社北京3月28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导,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香港、澳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并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及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是香港的金字招牌,在推动国际更紧密交流合作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于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中包办前四名外,明年还会接棒举办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暨展览。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日前在接受香港文汇报独家专访时说:“香港的教育发展将迎来黄金十年,要用好『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把握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发展机遇,相信在加强国际联系和促进跨文化人文交往的角色中,必定大有可为!”
全国两会早前胜利闭幕,蔡若莲表示,对两会精神和内容备受鼓舞,更充满期待和信心,因为她看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包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一,可见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伟大民族复兴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以教育优先的定位,加上国家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非常清晰,令人看到很有盼望。身为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她对此“既充满信心,亦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今年全国两会又特别提到香港和澳门在国际联系之中的角色和作用,蔡若莲认为,教育正可推动文化和人文交往,与不同文化建立对话、交流和友谊,所以香港的教育大有可为,而推进香港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枢纽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
今年续加强宣传“留学香港”
蔡若莲表示,特区政府在过去两年推出了很多相应政策措施,而香港的高等院校亦不负所托,除了有5所资助大学位列世界百强,在最近公布的THE全球最国际化大学中,香港更包办了前四名,“可见我们的大学在课程和国际化都做得非常好。”
她说,特区政府在向全世界推广“留学香港”品牌是出钱出力、多管齐下,今年会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因为增加非本地生数量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除增加学额或提供奖学金之外,“我们一定要加大力度去接触最优秀的学校和学生,加强合作,吸引最优质学生来港。”
正率领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及八间大学代表在印度德里参与2025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暨展览的蔡若莲,昨日(27日)就在会上以“留学香港”为题发表演说,并从协会主席Venky Shankararaman手中接过会旗,揭开香港主办2026年会暨展览的序幕。她在香港文汇报访问中表示,这是国际高等教育界的盛事,亦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香港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和推广“留学香港”品牌的重要里程碑,未来会大力宣传,希望藉此“造好个势”,并热切期待全世界的高等教育界代表汇聚香江,携手推广高等教育的同时,更发挥香港作为枢纽、桥梁、窗口的作用,相信国家会组织内地高等教育界来港,在这个大平台与全世界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