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困与机
【摘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是一场生动的社会实践过程。两岸融合发展的本质就是要打破现有壁垒,走出困局,重塑新局,增进情感交融认同相合,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福建省以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为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本,全力推进与落实《意见》,积极开展全域性、多轮次、多层面、渐进性的政策部署与落实工作,展现出了极强的政策定力。当前,两岸关系及台海局势复杂严峻,不只是赖清德当局“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加剧,而且伴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极大不确定性及赖清德当局冒进挑衅的高风险性,加大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困难。两岸融合发展面临新挑战和新局面,同时蕴含新机遇,亟待精准施策,强化塑造,加速推进促融新发展。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重要内容与内在要求。2023年9月12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①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福建要继续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②12月2日,福建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的决定》,将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置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中统筹谋划。
一、两岸融合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形势
(一)两岸正常往来通道遭民进党当局的政治力拦阻
民进党当局自2020年2月以疫情防控为由单方面宣布停止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后,一直以政治力拖延恢复进度。在民意的巨大压力之下,台湾当局才开始渐进式恢复“小三通”,幷设置重重限制。开放的第一阶段是2023年1月7日至2月6日,通航对象只限金马地区民众和金马地区的大陆配偶。3月25日起开放“小三通”客运中转,台湾民众及陆配均可搭乘往返中国大陆,不再只限金、马居民搭乘,但大陆民众仍不能中转到台湾本岛。直至2023年7月20日起,持有探亲入出境许可证的大陆配偶亲属才可经由小三通入台探亲,9月27日起,外国籍与港澳地区人士才可经由小三通往返两岸。“赴陆禁团令”短暂解除后,又在6月1日收紧。大陆民航局公布的2024年冬春航季各项数据显示,两岸冬春航季航班由去年的900多班下降至700多班,批复的航点由33个下降至21个。③未来,在“反中抗中”政治操弄驱使下,不排除赖清德当局更加限缩两岸交通通道,大幅增加两岸台胞来往的成本、难度及不可控风险。
(二)大陆推动两岸融合深化发展的善意及政策利好入岛遭封堵
在大陆促融利好政策连环推出幷产生强大的磁吸力量后,民进党当局也在不断加码出台“反制”措施。包括利用法律手段封堵有利于大陆促融宣传的积极资讯抵达岛内,如禁止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陆资互联网视听服务在台落地,禁止行政机关所属“部会”公务人员使用抖音,禁止岛内中介公司向学生宣传大陆就学信息;藉助舆论平台扭曲大陆经济发展成就,攻击大陆制度与政策,幷打击、关停统派媒体,企图使大陆声音消失于岛内。赖清德上台后,采取更为强硬的“反中抗中”立场,甚至将赴陆港澳旅游警示调升为“橙色”,企图使大陆对台宣传的声音难以越过台湾海峡,无法在台湾舆论场产生具体影响与实质效用。
(三)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举措遭民进党当局“脱中去中融美”路线反制
在中美战略博弈复杂化螺旋上升的大环境下,民进党选择走“倚美抗中”的路线,全面唱和美国“去中供应链”的搭建战略。政治上,发动“反中亲美”认知战,修订“国安五法”、“反渗透法”等“脱中抗中”法律,利用“绿色恐怖”制造“亲中赴陆”焦虑,在岛内拉起赴大陆交流、交往可能会遭到政治迫害的警戒线。经济上,以强化台美、台日经贸合作与推行新南向政策及台商回流作为“经济脱中”的主要抓手。一方面利用台积电的筹码作用,扭紧美西方对台湾的重视,以在美日设立台积电分厂,全面配合“排中芯片产业链”,强化美日的经济安全支持。同时,组织庞大经贸代表团赴美参加“投资美国”活动幷推动与美国签署“21世纪贸易倡议”、与英国签署“加强贸易伙伴关系协议”、与加拿大签署“双边投资协定”等,企图强化与美西方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重新定位新南向政策,扩大目标国家,将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越南为重点国家,聚焦“五大旗舰计划(区域农业发展、医卫合作与产业链发展、产业人才发展、产业创新与合作、新南向论坛与青年交流平台)与三大潜力领域(跨境电商、观光、公共工程)”,谋求深化与新南向国家的连结。赖清德上台后,以“全力强化吓阻”“提升经济安全”为名,加速“脱中入西,倚美抗中”。2024年5月30日新任“外交部长”林佳龙在“立法院”作报告鼓噪,将以“数位新南向”策略加强与印太区域友好国家及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首度抛出“新南向基金”政策理念。另外,全力配合美西方对大陆经济围堵,如台经济主管部门限制企业从大陆进口钢铝材料、要排除台湾钢铝中的“含中”成分,幷将中兴公司等列为出口管制对象。同时跪求美对台出口钢铝制品的关税豁免。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赖清德当局向特朗普团队提交4800亿军购清单示好。
(四)促融政策的正向传导受到岛内社会极端撕裂的政治氛围的干扰
在“蓝绿白”三方激战选战格局之下,赖清德凭藉绿营基本盘的优势以四成得票率延续民进党的执政党地位,但失去立法机构最大党的地位,成为“双少数”台湾地区领导人。在野党与民进党在立法机构针对“修法”、“人事同意权”及预算审议等议题展开激烈攻防战,也成为当前影响岛内政局走向的关键之一。赖清德当局藉助对“行政权”与“司法权”的控制,以及对大法官的影响,在立法机构全力封堵在野党利用多数决通过的法案,企图架空在野党在立法机构的制衡与监督能力,幷疯狂炒作“反中”议题,以此转移难以解决的缺电、高房价、高通膨等执政难题。目前,岛内社会的民意因民进党的煽动出现了撕裂加剧的态势,极端化民粹现象在多个议题上交叠出现,全面影响重要议题的社会认知走向,也使促融的善意与积极作用遭到民进党的污蔑从而一定程度影响岛内民众的认知。
二、两岸融合发展新的发展机遇势不可挡
(一)赖式“威权体制”易激化权力争斗遭多方掣肘
赖式“威权政治”对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来说,将是福祸不明的新局,既架高门槛,同时也有可能制造新契机。尽管赖清德上台后,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社会都采取了加强掌控的措施,尤其是党内出现一定程度的“万流归赖”的局面,甚至被戏称“赖皇登基”,但反抗的力量也在暗流涌动。党内的夺权斗争日愈激烈。原民进党政治明星、前“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涉贪遭收押,被解读为民进党内讧。在2024年7月21日民进党党员代表大会的权力核心改选中,尽管亲赖系成为最大赢家,但结果却不尽“赖意”,退出“正国会”的陈亭妃拿到中执委选举最高票,“英系”王世坚位列第二位。拥有9席中执委的新潮流系仅收获2席中常委。“英系”仅靠4席中执委却拿下2席中常委。桃园市议员吕林小凤故意投废票表达对郑文灿被押的不满。另外,赖清德亲信林俊宪与陈亭妃因角逐2026年台南市长选举提前“开打”。党内已有5人明确表态角逐2026年高雄市长。台北地检署羁押柯文哲侦办京华城案被质疑政治力干预“司法”,也引发民众党及部分民众的不满,加之“高虹安涉诈领助理费”案件审理对标“超思案”的侦办已引发民众对“司法”权威性的疑虑。另外,民进党的鸭霸与粗暴促成在野党在诸多重要议题上形成合作关系,也为大陆推动两岸融合提供一定空间。如“立法院”2024年7月16日经表决通过国民党团、民众党团所提修正动议,决议意在维护安全、增进两岸和平稳定发展,解除民众组团赴大陆观光的限制,幷优先开放大陆观光客循小三通赴金马澎等三离岛县旅游观光。国民党“立委”翁晓玲提案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删除台当局政务副负责人或台军少将以上人员退休后,不得参与大陆相关政治活动,而有妨害所谓“台湾尊严”行为,违者最重可剥夺月退俸、领一次者最高处新台币1000万元罚款的条款。
(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为促融影响力入岛创造大有可为的空间
非传统影响力输入途径展现出难封堵、难操控、难预判的属性,始终为促融影响力的输入保留可以有所作为的空间。在网络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态势下,新媒体传播方式展现出防控难的重要特质。尽管岛内传统媒体受到民进党当局的严格管控,冲击大陆快速发展的积极面向及促融的真心诚意的宣传,但新的传播方式为客观、中立信息的传导带来意外之喜,如岛内网红锺明轩现象。锺明轩曾与竞选连任的蔡英文一同拍视频,可谓“台湾价值”满分。2024年2月,锺明轩首次到北京、上海旅游,通过网络分享自己乘坐高铁、体验扫码支付、游览北京胡同等见闻和体验,称这趟旅行让他改变了对大陆的认识,感慨“大陆科技发达”“真的很喜欢这个地方”。因视频的播出,锺明轩遭到民进党“网军侧翼”“1450”的网暴,但也引发岛内民众对大陆的进一步认识及对民进党侧翼的挞伐。另外,一位美国网络博主在大陆旅游时的一句“口头禅”“City不City”成为网络爆火“梗”,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真实感受到了大陆方面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丰硕成果。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享受144/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54个国家的境外游客,入境旅游订单环比一季度增长28%。此类网络积极效应也促使岛内民众对大陆的探知欲与好感度不断上升。
(三)岛内“惧战”“反战”“疑美”“厌绿”的民意螺旋上升
民进党“亡国感”及“反中抗中”的过度操作交叠俄乌冲突及巴以战争的外溢效应影响,引发岛内的民意的新变化。台湾“远见民意研究调查”发起的“2023两岸和平调查”显示,54.1%的民众不愿意自己或家人上战场,另有49.8%的民众表示没有因应战争的准备,而对于若两岸开战,美国是否会协战的议题,46.4%的民众认为美国不会出兵。④偏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2023年所做民调显示,46.5%的民众认为美军不会协防台湾,47.2%对台军防卫能力没有信心。另据“台湾民意基金会”2024年3月所做民调显示,45.3%的民众对赖清德稳定政局缺少信心,其中45岁以下民众达50%,25-34岁民众最高达59%。另外,民众党支持者缺少信心的比率最高达81%,国民党支持者为75%,民进党支持者为7.2%。⑤由此可见,赖清德的支持者已具备明显分界,即除被洗脑绿营基本盘以外的民众对其不满的比率出现明显升高态势,为大陆促融促交流塑造有利社会环境。
(四)大陆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交流发展产生的惯性效应难以被逆转
两岸经历多年成熟、稳定、双赢的交流合作,已形成深厚的社会、经济依赖及交流化解紧张对峙的惯性认知。尽管民进党当局为“脱中断链”做出一系列准备,但台湾经济仍然高度依赖大陆。2024年1月9日,台当局财政主管部门公布2023年出口衰退469.4亿美元,对大陆出口年衰退336亿美元,大陆占比高达72%。⑥台湾外销高度集中在大陆及香港。台“中华征信所”表示,台湾每年的贸易出超,完全倚赖台湾对大陆庞大的出超垫起来,如果失去大陆市场,台湾就会从顺差变成逆差,两岸经贸30年来连结极深,大陆与香港已是台湾最大出口与进口地,对大陆长期享有庞大的贸易顺差,产业脱钩极为困难。目前,民进党当局违背经济规律力图将出口重点强行放在美国上,促成对美出口有一定成长,但还主要依靠半导体行业以及芯片,长远来看存在很大的隐患。另外,两岸恢复正常交流是岛内主流民意。台湾陆委会2024年5月30日公布的民调显示,有80.2%的台湾民众支持两岸重启双边观光及陆生来台。⑦“远见民意研究调查”公布的民调显示,74.4%的岛内民众认为两岸应该增加互动。